第9章 斷橋小學有條不紊 逃學弟兄灑淚陳情 (第1/5頁)
龔爾思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廖中偉和廖文剛兩弟兄就讀的這所學校名叫斷橋小學,是十分簡陋的,本是地主的院子,也就是斷橋村開大會的地方。院子的南邊一排房子住著兩家貧農,一家姓廖,一家姓邱。農民當然要餵雞鴨、牛羊、豬狗,因此,一下課,院子裡便形成了以學生為主,人、畜、禽不和諧相處的局面。小孩子們都喜歡逗雞追狗,整得雞叫鵝叫、豬嘶狗吠的時候是常事。有時還弄得農民發火,拿起草扒追打調皮的學生,老師只好邊陪笑,邊攔住生氣的農民,邊批評學生。
院子的正東,就是教室,只有兩間,每間能坐不到二三十個人。桌子、凳子,五花八門:有條桌,有方桌,有茶几;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寬,有的窄;有的桌面有條縫,有的桌面有個洞,還有的桌子既有縫又有洞。凳子則以長木凳為主,雜以木椅子、竹椅子、小板凳。房子,則上面是許多橫樑、木椽、黑瓦,地下是三合土;牆,也是五花八門的,有些牆是磚砌的,有些是土築的,有些是木板的,有些牆是夾泥笆笆的。有的牆上留有煙燻火烤的痕跡;有的牆上剩有貼過字畫的痕跡。高大的木門、結實的小方格木窗,又寬又高的木門坎。大約這房子是這家地主的祖宗留下來的、後人差不多又修補一點,才形成現在這種“多姿多彩”的“大雜燴”模樣。這學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周圍有好些大大小小的豬圈、牛圈、大糞坑,因此,滿校園飄散著多種類、混合型糞便的怪異氣味,老師不斷地叮嚀同學走路要小心,不要跌到糞坑裡去了。
教師就只有劉盡忠老師一人,當然沒有炊事員之類。劉老師,當時只有20多歲,個子不高,身材單薄,穿著和農民沒有多少差別。人很謙遜,一團和氣,又很健談,見著人,他會首先打招呼。他把這個小學收拾得井井有條。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個很高的古老的立櫃,上面放著一架自鳴鐘。上課、下課,都由他舉著一個茶碗大的銅鈴子“叮噹叮噹”地搖。他沒有手錶,教會了學生認鍾後,上課時就喊學生去看到了下課的時間沒有。天氣稍熱,辦公室外的寬大的階沿上便多了一個能裝兩桶水的瓦缸子,裡面裝著老人茶──先放一把乾枯的連枝帶葉的陳年酸棗葉之類,再加上一大桶鮮開水,半個鐘頭便成了,涼爽芳香,避暑解渴──缸邊上掛著五六個帶把的竹筒提子,缸腳下還靠著幾個大石頭,以保證缸子不會歪倒。這一切,都是劉老師一手一腳操辦的。田邊有一口水井,到校最早的同學,都能看見劉老師挑水煮飯吃。
學生,則是上午九點左右到校上課,中午十二點後放午學,下午大約三點鐘上課,只上一節課,下午第二節課,就是課外活動,同學們的主要活動是玩小皮球、打板羽球、滾鐵環,打毽子,唱歌、跳舞、捉迷藏、丟手巾之類。
每天早晨,學校要舉行朝會,全校五六十個同學,都按回家的路線站好,由路長清理好人數,向劉老師報告,然後由劉老師講話。他主要講要努力讀書,熱愛勞動,遵守紀律,不準打架,不準罵人,要愛護小同學。放學的時候,又要這樣地站好隊,由劉老師講,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鬧瘋玩,不要在路上逗留,回家要幫助家裡做事。講完之後,同學們按路線從三個方向出校門。劉老師經常要隨隊伍把同學送到山樑上,因為這一路的人最多;到了山樑上,一路下坡向斷橋河邊走,一路順山樑向柏楊方向走。
劉老師不會唱歌,差不多又下來一位身材窈窕的女老師,或者先把劉老師教會再教學生唱,或者乾脆就由她直接教學生們唱。每逢音樂老師來直接教歌,學生們都像過節似地高興,幾十雙眼睛都盯著老師張嘴,幾十對耳朵都細聽著老師發音,校園裡飛揚著山村從未有過的歌聲:“千年的鐵樹開了花呀開了花”“拖拉機手,年輕的姑娘,你來自什麼地方?”“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誰養活誰呀,大家來評一評”……
文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