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 (第1/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這一生這麼努力,不是為了證明我有多了不起,只是為了告訴所有人,我才是我爹最合適的繼承人……
這個念頭,自從靖難成功,坐上龍椅的那一刻,就已經深深紮在了朱棣的心頭,揮之不去。這是他需要用後半生完成的大業,不敢有片刻懈怠,不能有半點馬虎。
父皇創造了大明朝,他就要讓大明朝變得更大,更強盛。
父皇沒有懾服的藩國,他要征服,父皇沒有達到的地方,他要拿到手裡,父皇沒完成的壯舉,他要替父皇完成……總而言之,洪武皇帝做到的事情,我要做得更好。洪武皇帝沒有實現的目標,我要彌補遺憾。
我就是父皇最優秀,最孝順的兒子!
“解學士,你坐下。”
朱棣給解縉賜座,然後面帶笑容,仔細問道:“你說這一本小冊子,真的有用嗎?老百姓會不會像對待大誥那樣,對待此書?”
經過徐景昌的提點,解縉已經很能把握住朱棣的心態了。
“陛下,御製大誥是太祖皇帝集結的判例,前後四部,民間凡是藏有大誥的,犯罪之後,罪減一等,反過來,要罪加一等。家家戶戶,都要背誦大誥,科舉考試也要考察大誥……太祖皇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讓百姓知道律法,瞭解大明國策,不會被官吏欺凌。”
提到了朱元璋的舉動,解縉也很感慨,平心而論,老朱不光是古代帝王中,最愛護百姓的那個,而且老朱還不搞愚民。
光是從大誥這一項就看得出來,朱元璋是兢兢業業,努力讓老百姓知道的更多,避免被貪官汙吏盤剝。
作為一個古代帝王,他真的盡力了。
只不過四部御製大誥,內容還是相當複雜,哪怕朱元璋竭盡全力,在他死後,這些判例也迅速作廢,甚至大誥這部書,也無人提起,幾乎消失了。
“陛下,臣以為太祖皇帝固然深謀遠慮,但是普通百姓很難領會,大部分人連字都不認識,更遑論其他……所以臣編寫此書的時候,務求簡單。比如關於稅收部分,只有田賦三十稅一,不販運不交稅,火耗至多有三成,重斂盤剝要治罪等寥寥數語。臣還想著,如果能編成順口溜,去鄉下宣揚,讓百姓知道朝廷的意思,以後遇到了事情,有膽氣站出來,這便是功德無量了。”
朱棣欣然點頭,眼神裡面都是笑容。
“很好,解學士用心了。朕過去總想著要修大書,要不惜血本,現在看來,越是大書,越是複雜,就越是難以傳到民間,百姓就越是不明白。和朕的本意南轅北轍。”
解縉只想說一句,徐通政萬歲!
陛下哪裡懂得修書,他不過是想證明自己罷了。
“陛下愛民之心,堪比太祖皇帝,只是教化百姓,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陛下還應有耐心才是。”
朱棣含笑點頭,“說得好啊,解學士,幾個月的時間,你屬實比以前厲害了許多……這樣吧,朕給伱加禮部侍郎銜,依舊在內閣,處理公文。”
解縉聽到這話,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翰林學士也不過正五品而已。
可是禮部侍郎卻是正三品的高官,屬於邁入了朝堂重臣行列。
徐景昌的通政使,也不過是三品而已。
難道說我一下子和徐通政平起平坐了?
解縉連忙搖頭,沒事別亂做夢。
徐景昌正三品,是那個職位只有正三品。
自己成為正三品,那是自己只有這麼大的本事。
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但不管怎麼說,能連升四級還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畢竟步入高階官員的行列之後,能拿到的津貼可是原來的好幾倍……
解縉又和朱棣聊了一陣,這才從宮裡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