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 (第1/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陛下,臣以為徵收商稅和田賦一樣,都是充實國用,同樣的道理,還有鹽稅。長蘆、兩淮、兩浙,大明為了確保鹽稅徵收,至少安排了幾萬鹽丁。臣以為比照鹽稅,增加稅丁,勢在必行。”
徐景昌侃侃而談,義正詞嚴,“初期最好有八千,最低也不能少於五千。只有這麼多稅丁,才能確保徵稅順暢,充實國用。”
朱棣繃著臉道:“是不是太多了?這麼多稅丁,要增加多少開支?”
“陛下,這些稅丁可以從五軍都督府借調,暫時掛在戶部之下,並不會增加開支,等到一切順利,商稅增加,到時候再進行調整,也會寬裕很多的。”
朱棣依舊皺眉頭,他看了看夏原吉,“夏尚書,你也是這個看法?”
夏原吉略微沉吟,他拉著徐景昌一起來面君,心裡頭還是提防著徐景昌的。這小子一肚子壞水,在通政司幹了幾個月,比人家幾年的老吏還要難纏。很多人私下裡都說,去通政司就是闖鬼門關。
毫無疑問,徐景昌就是鬼門關裡青面獠牙的惡鬼。
這種人如何能信任?
但是今天可不一樣,徐景昌當真衝在前面,毫不猶豫替戶部爭取權力,當仁不讓。
夏原吉多少有點感動,畢竟這是替戶部說話,爭取好處。
“回陛下的話,臣以為徐通政所言,頗有道理。臣這裡也收了幾個月商稅,累計折算,有近五十萬兩銀子,解送國庫。”夏原吉頓了一下,然後道:“陛下,或許商稅數額遠不如田賦,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多。但田賦徵收以糧食為主,不管儲存還是運輸,都非常麻煩,遇到了緊急的事情,從各地調撥糧食,會大大耽誤時間。所以徵收商稅,保持相當數額的真金白銀,方便朝廷應急,非常必要,這是關乎大明國計民生的大事情,臣只有披肝瀝膽,向陛下陳說。”
夏原吉的這番話,著實戳到了朱棣的癢處。
像大明這麼龐大的農業國,又缺少金銀,在徵稅的時候,必須以實物稅為主,不然的話,老百姓損失太大。
一百多年以後,儘管吸納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大明朝的一條鞭法,依舊造成了許多百姓破產,問題就在於從糧食變成貨幣,甚至還要從銅錢變成銀子,多一道手,老百姓就多一道盤剝,可持續竭澤而漁了屬於是。
明初的稅收,還是以實物稅為主。
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許多大的工程,對外用兵,依舊要折算成銀子……因為這玩意價值足,重量輕,攜帶方便,幣值穩定。
不然你拿一千萬貫寶鈔給兵部,讓他們採購軍糧,半個月過去,寶鈔貶值,只能買七成的,再過一兩個月,就只剩下五成……這個仗還怎麼打?
所以說開徵商稅,有個絕佳的好處,那就是增加純粹的貨幣收入,這對大明朝來說,至關重要。
朱棣沉吟再三,也不得不承認,夏原吉打動了他,徐景昌講的增加稅丁,也算恰如其分。
“你們再擬定一個詳細的章程上來,回頭朕召集御前會議,就把這事確定下來。”
徐景昌長出口氣,立刻道:“吾皇聖明,此舉必能增加大明歲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他拍了一頓馬屁,夏原吉也說了好話,兩個人從宮裡出來。
徐景昌道:“夏公,再過幾天,我就十六歲了。雖說我朝二十一歲成丁,但是在唐朝,十六歲就算是成丁。不管怎麼講,我都不是小孩子了。前幾天我還勸說陛下,不要輕易御駕親征,畢竟不是哪個帝王都像陛下一樣,神勇無敵。萬一親征出現閃失,會動搖國本……夏公,我在通政使的位置上當不久,我也沒想太多,能做成一兩件事,無愧於心,無愧祖宗威名就好。有關商稅的事情,你只管吩咐,晚生願意衝鋒陷陣,哪怕丟官罷職,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