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之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走多遠就要看領導者的本領了……
起碼說,奧拉夫提出的“積攢糞肥,提高產量”這句話,在1629年的下半年開始成了赫魯特城和哈達爾城人們口號,並影響了幾代人的生活。
……
奧拉夫除了指導制肥,還會去工廠看一看骨瓷的燒製與陶器燒製、木器製作等諸多工作,因為工人少,赫魯特城和哈達爾目前以及未來對生活物品的需求都很大,暫時生產的物品都被自己人買走了,即使未來內需滿足了,對外銷售也買不上價錢,奧拉夫根本不指望陶器、木器、皮具等掙錢。
奧拉夫真正寄以厚望的掙錢商品是骨瓷。
奧拉夫並不懂燒製瓷器,他只是告訴了燒陶工燒製骨瓷要用到什麼材料,然後燒陶工們一直摸索,經過上千次的失敗,雖然每天開爐兩次還是大多都有瑕疵,但是最近已經能保證每天生產出一件品相完整的骨瓷,有時候會有兩件。
燒陶匠們每一次燒製後都會進行細微調整,但是畢竟純粹靠經驗摸索,他們明確的告訴奧拉夫,暫時恐怕無法再提升燒製骨瓷的成功率了。
奧拉夫對於20以上的成功率還是滿意的,他覺得即便是大明的官窯也不能保證每一爐燒製的瓷器都能品相完整,沒有瑕疵,雖然“文蘭官窯”比起大明官窯還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但是奧拉夫已經滿足了,他覺得再想提高成功率就要真的找到會燒製瓷器的工人參與了,沒有專家的參與,摸索的道路將會是無比的曲折和漫長。
雖然骨瓷的成功率暫時能讓奧拉夫滿意,但奧拉夫對燒陶工的藝術細胞神審美十分厭惡,這些燒陶工燒製的骨瓷永遠都是一個造型,大大的肚子和高高的瓶頸,浮誇的花紋和拙樸的上料,形狀風格一看就是北歐風,完全沒有瓷器的高貴和典雅。
奧拉夫知道僅憑這些沒文化的工匠是不可能製作出天朝瓷器的優美造型,他也不發火,從倉庫裡取出了三套烏拉夫帶回來的大明瓷器,交給老蓋爾德,讓他保管好,並說道:“你和燒陶工匠們一起觀看摸索,以後就仿造這兩套茶具、和一對花瓶,如果只是笨拙的粗狂陶器風格,即便是燒出了瓷器也買不上好價錢!”
“放心吧少爺!”
老蓋爾德打著酒嗝小心翼翼的抱著一個瓷瓶,同時呵斥著工匠小心對待瓷器,然後眼睛依依不捨的從瓷瓶上挪開,笑道:“有您拿來的東方瓷器做模樣,我們下個月就能仿造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