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1/2頁)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真正的當代廣播之父(一)
------------
真正的當代廣播之父
從任何一種實在意義上講,他都是現代廣播之父,是這一嶄新行業的頂天立地的偉人。他把成熟的印記,烙在了這個事業的各個方面。現代廣播業競爭激烈,掠奪成性,他既是開路先鋒又是出類拔萃之輩。五十年來,他與某些資本主義的最兇猛強悍的鯊魚一道弄潮戲水,身上居然沒有留下齒痕。他強毅不屈、機敏過人、吃苦耐勞,終成大器。他用自己的意願和抱負創造了廣播事業的現代結構,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信用制度,獲得了空前的利潤。他比此行道的先輩們更加註重娛樂性,他決定著這個國家的人民收聽和收看的節目內容。他在製作節目中表現的一絲不苟精神,使他在美國生活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電視出現後,他選用的裝備儀器,支配著美國眾多人們的生活,大大超過了報紙、教堂的作用,甚至影響著家庭決定。他以個人的影響力,率先開創聯網廣播之先例,決定了廣播事業以今天的形式存在。他把各種嶄新的技術引進這一新鮮職業。他伶俐並富有想像力,善於捕捉前景加以改造,哪怕它初露端倪。他還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推銷商,決不誇誇其談,而是細緻地解答顧主的疑難。讓人感覺他的看法,都是顧主自行想出來的。此外,他對娛樂性具有天然的感知力,既喜歡它又能加以判斷。
最後這個優點至關緊要。因為精明的商人和熟練的推銷員比比皆是,但源於天資的感覺則是另一回事。它在擁有眾多聽眾但常無定勢的廣播業中意義非同小可。他有一雙絕對靈敏的耳朵,當電視出現後,他又長了一雙銳利的慧眼。他對娛樂節目的鑑賞水平已盡善盡美。在大半個世紀內,他比這個國家的任何人都更清醒地知道什麼是可以播出的,什麼是不可以奉獻給廣大觀眾的。他做事從不優柔寡斷,深知哪些是好的應該傳播,哪些是壞的仍可傳播,哪些雖然不錯但斷斷不可播送,他從不把這些東西等同相混。倘若他個人突發興趣,哪怕這些興趣極其高雅,他也決不把這些個人愛好,包括對他曲意逢迎的朋友們的愛好,同廣大聽眾的志趣混為一談。他是深切瞭解大眾娛樂習慣的天才。
嚴峻的歲月有例可援。他的腦海最初出現的其實是一種憧憬,一種將要發生什麼的預感。好像他只消坐在紐約的那間小小的辦公室內,守著那瀕臨破產的公司,他的目光就會遠遠超越辦公桌,超越排列在麥迪遜大街(ad avenue)[2]上的那些未來的登廣告人,落在身居窮鄉僻壤的千千萬萬美國人民身上。他們人數眾多,但又非常孤單,他們中的不少人家還與電絕緣,除了收音機之外遑論其他娛樂活動。正是他的這種直覺,正是他要接近他們,給他們帶來某樣東西的信念,使他迥然區別於他人。他能在實際上並無聽眾的時候想像聽眾如雲。他不光幻想,而且胸有成竹地懂得如何利用這種想像。他意識到聽眾越多,給聯播網帶來的利潤便越大。因為登廣告的人會蜂擁而至。聽眾的增加對登廣告的人的要求也會增加,金錢就在這時滾滾而來。這樣,製作節目的質量必須提高,方才會吸引更多的聽眾。說到頭,將有更多的電臺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實行聯播。
相反,全國廣播公司卻在那時靠拼命索取播送它製作的節目的電臺的錢財而致富。佩利反其道而行之。他決意走進可能直接接近最大量聽眾的道路。這樣,附屬電臺的開支銳減,工作易於開展。當然,這會不可避免地限制附屬電臺本身的作用。他只需要一樣東西:保證獲得最大量的聽眾。欲達此目的,他得破費解囊,即向附屬電臺饋贈節目。埃裡克巴爾諾(erik barnouw)在其撰寫的精彩的美國廣播史《金網》(the golden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