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2/2頁)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ostan)透過《娛樂至死》嘲笑由印刷機開創的&ldo;闡釋時代&rdo;已經讓位於由電視機開創的&ldo;娛樂業時代&rdo;時,《媒介與權勢》的作者戴維哈伯斯塔姆對今日美國新聞界的捨本逐末提出尖銳的批評,&ldo;當我們似乎在教導世界上許多國家有關自由的真諦時,我們也許該反省我們如何運用我們自己不尋常的自由。現在電視製作人之間流行一句口頭禪:&l;如果它可以導致流血,它便領導一切。&r;&rdo;〔《下世紀》(the next centry)〕。最有意思的媒介批評來自《華盛頓郵報》的本布萊德利,在他眼裡,美國媒體盛產&ldo;煤油新聞&rdo;,&ldo;記者們將煤油傾倒在任何冒煙的地方,甚至都來不及看看到底什麼在冒煙以及為什麼冒煙&rdo;。
巴黎大學的呂西安斯費茲(cien sfez)教授感慨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ldo;充耳不聞&rdo;的傳播時代,我們什麼都聽,什麼也聽不見。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媒體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群體的催眠與操縱。所幸,不少歐美知識分子意識到&ldo;巨無霸媒體&rdo;的形成已經開始威脅到民主。上世紀九十年代,卡爾波普爾在《這一世紀的教訓》中指出,新聞媒體必須接受社會的監督,否則它有可能造就&ldo;第二個希特勒&rdo;。這位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便以《開放的社會及其敵人》一書揚名的堅定自由派知識分子在接受義大利媒體採訪時反覆強調媒體審查的必要性,讓其志同道合者匪夷所思。緊隨其後,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在《批判電視》中對新聞記者在權力與資本面前所表現出的自律與同謀憂心忡忡。詭譎的是,布迪厄&ldo;反駁電視機&rdo;的演講,卻是透過他批判的電視講話的形式完成的。對此,《外交世界》總編輯拉莫內在《第五種權力》一文中表達了另一種擔心:當無冕之王不但背叛了人民,並且帶著軍火輜重投奔了權力與資本時,我們將如何奮起自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