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于禁 (第1/2頁)
爪哇邊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章武二年六月,漢軍於馬鞍山大破吳軍,俘斬吳兵四萬餘,斬徐盛、宋謙、蔣懿等首,吳大都督陸議敗走。黃權等克夷道,俘吳將孫桓。
馬鞍山大破吳軍後,劉備合兵水陸五萬進駐夷道,兵鋒重回夷陵。
有夷道城在,漢軍終於在荊北擁有一個據點,又有湘西補給,可隨時進兵江陵。
沒有夷道輔翼,夷陵重鎮卡在秭歸、夷道二城之間。
為了夷陵守軍不被漢軍吞併,陸議派遣使者到夷道,請求劉備放行夷陵守軍回吳。
夷道城。
陸議使者韓扁在奉上親筆信後,對劉備表達了放行的意思。
劉備沒有回答,趙統卻出列斥責:“當年君侯從麥城歸蜀。你家大都督搶佔秭歸,斷君侯歸路。今日卻讓我等放行!”
韓扁驚愕,恐嚇道:“難道漢軍諸位要與吳侯同室操戈,玉石俱焚乎?”
趙統道:“漢吳兩家在馬鞍山大戰,北方一兵未動,便知北方無力南下也。統提一軍東進,必在北方南下前,橫掃江東六郡。”
韓扁顯然被漢軍氣焰所震懾,劉備抬手:“朕對夷陵勢在必得,使者請回。”
韓扁唯有回禮,道:“外臣告退。”
劉備起身,對眾軍道:“不復荊州,朕將來在九泉無顏面對雲長、益德,還有休元。”
眾將一同跪倒:“願為陛下效死!”
馮習死後,劉備寫信給諸葛亮,問誰能繼之。諸葛亮回信,建議拆左右領軍為四大部督,劉備自領中軍,是為中軍五部,便於戰時指揮。
原前部督張南為督前部,原右領軍吳班為督左部,原水軍督陳式為督右部,在東征中克夷道首功傅彤為督後部。各部督五千人,並設軍師、監軍、護軍、典軍、參軍各一人,牙門若干。
但劉備的中軍師卻不好選,這個位置位高權重,可代劉備統中軍軍事,非親信之人不可任。
若馮習未戰死,或許這個位置就是他的了。但偏偏馮習戰死,讓劉備找不到人可擔任這個中軍師。
劉備見眾將跪下,先讓他們平身。然後讓眾將推舉人選。
眾將有推趙雲的,也有推黃權的,還有推馬良的。這個位置自然不是靠實力就可以擔任的,還得有資歷和人望。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推趙雲的多為元從,推馬良的多為荊州將校,推益州的多為益州將校。三方各有道理,令劉備難以抉擇。
趙統不願參與這種鬥爭,作為趙雲之子,他理應率先推父親上位,並做好繼任的準備。但他作為穿越人士,本身不喜這種爭權奪利的行為。兩相權衡之下,趙統唯有沉默看著大家發言。
劉備註意到了趙統的沉默,便打斷眾人的爭論,問趙統:“阿統可有推舉之人?”
趙統忙拱手回道:“主上,臣統以為,此職各路人馬皆欲爭之。無論誰當之,必有將校不服。到時,主上軍令不易傳達下去,貽誤戰機。”
劉備頷首,示意趙統繼續。
趙統出列度步,看了一下眾將,道:“統以為,此職為清貴之職,用來以招遠人投效。這中軍是主上的中軍,不是中軍師的中軍。”
趙統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但仍有眾將不服氣,卻也找不到話反擊。眾將也知,這位置燙手,無論誰擔任都不好做。
“那阿統可有推薦?”劉備終於問了。
趙統將在角落的于禁指出,說道:“於將軍統兵三十年,未嘗一敗,可為之。”
于禁一陣羞赧,怒道:“小將軍這是羞辱老夫嗎?就算老夫兩次為汝等俘虜,也不能如此待老夫。”
趙統拱手道:“老將軍息怒。老將軍征戰多年,戰功赫赫。自關君侯以下,皆禮遇之。今主上繼承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