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第2/3頁)
[美]C·W·尼米茲/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機會。為了保護一支周長為了7海里的運輸船隊(即10路縱隊,每路4艘,縱隊與縱隊的間隔為600碼,縱隊中船與船的距離為400碼,如1939-1940年所採用的隊形),護航隊指揮官最初採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盒形警戒幕,即在運輸船隊的每一角部署一艘護航艦,並命令其他護航艦在編隊正前方的扇面內就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一般習慣使用巡洋艦或戰列艦擔任護航,但在敵人的水面襲擊艦的威脅消除後,英國便廢除了這種作法,因為這樣做對大型軍艦來說危險性太大。
早期典型的橫渡大西洋的運輸船隊一般由30-40艘商船組成,編成9-12路縱隊。通常所以採用寬正面的長方形隊形,其原因有如下幾個:第一、減少德國潛艇從有利的翼側對運輸船隊進行攻擊的機會;第二、最利於編隊內各船之間的視覺通訊;第三、避免過長的縱隊的尾部船隻匆匆趕超前面的船隻;第四、在護航艦缺少的情況下,這是控制為數眾多的運輸船隻儘可能減少互相碰撞的最佳隊形。此外,這種隊形既能最有利於護航艦艇阻止德國潛艇的攻擊,又能最有利於護航艦艇對有威脅的潛艇實施攻擊。顯然,運輸船隊充當了潛艇攻擊的目標群。但如果船隊中各船之間留有充分的間隔距離,那麼,一顆&ldo;白朗寧子彈&rdo;(意指朝著運輸船隊的大體方向發射的一條魚雷)也未必能夠碰上目標。同樣,只要編隊中各船間保持適當的間隔距離,也可以減少德國潛艇穿過(白天從水下,夜間從水面穿過)護航艦的防禦,以一個魚雷齊射擊沉數艘船隻的危險。
英國早期的作戰思想是要求對攻擊的潛艇立刻實施&ldo;制裁&rdo;。這種戰術儘管在德國的狼群戰術出現之前能有效地減少運輸船隊的損失,但很少能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因為每支運輸船隊中配備的護航艦甚少,而且多數護航艦的速度較慢,它們在尚未來得及對敵實施致命的攻擊時就必須跟上它們的運輸船隊。因此,德國潛艇在規避開護航艦的攻擊之後,往往會再次盯上原來的運輸船隊。鄧尼茨的潛艇艇長們喜歡夜間在水面上從運輸船隊的左右45度方位實施攻擊,這樣可縮短魚雷在水中的執行距離,使得商船來不及規避。英國新發展的護航原則要求加強正面防禦,因此在1942年創製了&ldo;曲線&rdo;警戒幕。所謂&ldo;曲線&rdo;警戒幕,就是加強運輸船隊的正面防禦,並在正前方另外部署一些艦艇,以阻止敵潛艇直逼船隊的要害部位。如何防止被&ldo;白朗寧子彈&rdo;擊中,始終是護航隊指揮官的一個棘手的問題。直到1942年護航艦使用了艦載雷達和高頻無線電測向儀,他們才能將警戒幕距運輸船隊的距離從4000碼增大到6000碼。同時,運輸船隊各縱隊之間的間隔也由600碼增至1000碼,這一措施將&ldo;白朗寧子彈&rdo;命中運輸船隊的機率減少了50,而運輸船隊的周長才增加不到8。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