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第1/2頁)
索甲仁波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像木頭一般如如不動。
正念的的練習不應導致焦慮。如果真的有焦慮產生,也許表示用功太猛‐‐執著於&ldo;正念&rdo;本身;我們需要稍微放鬆,不要那麼在意自我。羅盤羅法師(ven w rahul)寫道:
正念或覺醒並不表示你必須思維或意識到:&ldo;我正在做這個&rdo;或&ldo;我正在做那個&rdo;。絕不是!事實正好完全相反。在你思維&ldo;我正在做這個&rdo;的當下,你已經產生自我意識,你不是活在動作之中,而是活在&ldo;我是&rdo;的觀念之中,因而你的用功也受到汙損。你必須完全忘記你自己,把你自己遺失在你所做的事情上。
安住在放鬆和開闊的氛圍中,可以讓我們當下就活在正念和覺醒之中。我們的心將變得越來越穩定,不再像過去一般總是碎裂成散亂的思想,並瘋狂地追逐過去或未來。不久之後,我們的專注將有所進步,並會發現比較容易禪修。學習如何享受在活在當下,可以導向開放和忘掉一切時間。保持正念就可以讓我們發現內心的安詳。
菩 提 心
在大乘佛教中,修行必須透過慈悲才能圓滿。我們必須發願:&ldo;我是為了一切眾生的服務、快樂、利益和覺悟而從事這種修行。&rdo;或&ldo;我是為了讓我自己更能服務和滿足一切眾生的需要而修行。&rdo;在經典中,這種發願稱為菩提心。
這種把我們的修行迴向給別人的意願,可以強有力地開啟我們這顆閉塞、受限的心。它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加持),並在我們心中播下覺悟的種子。如果我們能夠發展並維持這種菩提心,不管我們做什麼,都可以當下變成一種精神的訓練,和利益一切眾生的工具。即使不是宗教徒,只要考慮到他和眾人、朋友、社群、一切人類的關係,並非僅為了自私目標而修行,就可以獲得相當大的利益。
對慈悲開放,可能不容易,甚至會產生負面的情緒和態度。不過,發願本身是很重要的。培養慈悲心,可以讓功德之流日夜流動,導引我們完全證悟真性。寂天菩薩說:
自從發菩提心的當下,
即使你在睡覺或散亂,
功德力將不斷地增長。
當我們生起菩提心的時候,必須加以認定和慶賀,以便擴大它的力量。寂天菩薩聲稱:
今天我的生命已經結了果,
並且完滿成就人生的精義。
今天我已出生在諸佛家中。
並且目前我已是諸佛子孫。
第四章
培 養 信 心
借著承認我們的進步,我們將對自己的能力當下生起信心。
在學習如何訓練我們的心和開發我們的力量時,信心是我們最好的盟友。我們需要對自己和所修的道有信心。如果缺乏信心,那麼我們半發願的心,也許連半生不熟的成果都無法完成。
現代文明已經帶給我們許多可觀的利益,但似乎許多人,
尤其是生活在競爭社會的人們,都覺得有罪惡感或不值得
我們許多人都缺乏自信。我們覺得毫無希望、一事無成,虛弱得無法追求任何更高的目標。缺乏信心可能是源自心理性格或青少年時期的教育。如果是心理性格,就比較難以改變;但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的教育阻礙了我們的成長,想要改變和成長就不怎麼困難。
罪惡感是對教法的利益構成障礙的最常見因素。現代文明已經帶給我們許多可觀的利益,但似乎許多人,尤其是生活在競爭社會的人們,都覺得有罪惡感或不值得。有些人也許會說:&ldo;我不值得快樂,那是其他人、幸運兒的事。&rdo;或者也許會說:&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