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不是也不好?”
張希孟斷然道:“主公,軍紀規矩,並不是吆五喝六,倚仗權勢,欺負屬下。而是一種辦事的規範,這麼多人,這麼多事情,誰都不講規矩,就只會亂成一團。執行任務,遇到了突發情況,譬如說邵榮帶著人跑了,湯和可以臨機專斷。但是遇到大帥夫人要來滁州,他就必須行文,說清楚情況,得到了同意,才好行動。不然就會弄得大傢伙尷尬,包括下面人也會落下埋怨。”
老朱還在沉默不語,張希孟繼續道:“主公,規矩不光是約束,也是保護。您麾下將領,多為鄉親兄弟,彼此關係親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越是如此,就越容易私相授受,彼此大開方便之門。當下或許還沒什麼,但是到了日後,地盤大了,權柄重了,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主公總不願意對自己的心腹愛將動手吧!”
朱元璋終於動容了,他忍不住站起來,在地上來回踱步,不停皺眉頭。
足足過了好一陣,朱元璋這才道:“先生以為該如何?”
張希孟立刻道:“主公,這一次升任都指揮使,下面就要設計都指揮使司的屬官,正好藉此完善官制,嚴肅軍紀,把規矩建立起來!隊伍越來越大了,規矩就越要清晰明白。如此才好約束人心,不至於出亂子。”
話說到了這份上,朱元璋自然是一萬個贊同。
只不過這個都指揮使司,又該怎麼編制呢?
按照張希孟的建議,下面設三個司,第一為理事司,或者叫理政司,主要負責治下政務,輔佐都指揮使。
大約就可以理解為一國的宰相。
張希孟推薦由李善長出任,而且要給李善長一個都指揮使司參議的高位,統御理政司。也就是說,李善長成了朱元璋手下名正言順的第一人。
第二個司,名為監察刑獄司,有點類似御史臺,負責監督文武,處理刑獄,受理各種案子……這個司,可以暫時交給楊元杲。谷
而第三個司,也就是經歷司。
這個司沒有什麼實權,主要是負責公文往來,安排典禮儀式,列席會議,參贊軍機,記錄重要事宜……大約也就是這些小事了。
經歷司也是三司當中排名最靠後的。
張希孟因為張氏的事情,自請降級,任職經歷司經歷,不再掛掌書記的銜。
同時在三司之外,設立一個都指揮使參軍,由賈魯擔任,再設立一個護衛親軍千戶,由郭英負責。
再加上之前已經提拔的五軍指揮使,老朱手下的文武百官初步編製成功。
大約就是李善長為宰相,楊元杲為御史大夫,賈魯相當於以備諮詢的內閣重臣,郭英既負責保護朱元璋,又負責刺探軍情,約等於錦衣衛指揮使。
至於張希孟,他這個經歷司就相當於通政使,不過由於內廷並不存在,他又負責了司禮監的差事。
雖然具體負擔的事情還不是那麼明確,可正因為這個模糊,才給了張希孟發揮的空間……總而言之,這是個張希孟極度滿意的結果。
但是有人不高興了,而且是非常不高興。
這人就是馬氏!
她倒也沒說什麼,只是讓朱英過來,請張希孟去府邸,馬氏親自下廚,給張希孟準備了十幾道菜,還搬來了兩罈子朱元璋都不捨得喝的老酒。
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連老朱都沒請。
只是馬氏,朱英,張希孟三個,坐下閒聊。
說了說濠州的事情,講了講民間聽到的趣聞。
他們之間,笑語歡聲,絲毫沒有負擔。
馬氏也喝了兩杯酒,她笑呵呵問張希孟:“小先生,你小時候怎麼讀書的?可辛苦嗎?”
張希孟放下了酒杯,笑道:“談不上辛苦,其實小時候啟蒙,不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