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這些材料,而另一份就是建築設計圖紙,它是指導如何利用這些建材構成三維立體的房子。蓋房子建築圖紙是我們熟知的,人體恰恰相反,現在我們熟知的是材料製造圖紙,對於建築設計圖紙知之甚少,空間導向基因就是這份建築設計圖紙。”楊平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
“真是奇妙,人體2.5萬個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不知道藏著多少資訊,這麼看來,我們對基因的瞭解還停留在非常粗淺的階段。”
“沒錯,人體的複雜超過我們的想象,以現在的科學技術,脫離人體自身的細胞分裂機制,我們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一塊真正的面板都做不到,但是人體的細胞卻可以從一顆受精卵開始,一直髮育成一個複雜的人體,你看看,多少細胞,多少組織,多少器官,多少系統,它們精妙地結合在一起,人類任何人造精密複雜的機器跟人體比起來顯得非常簡單粗糙。“楊平站在講臺上,拿著話筒,聲音洪亮。
臺下如此多的世界頂級科學家,如果有可能,他希望可以組建一個龐大的基因計劃---人體空間導向基因研究計劃,這個計劃將比人類基因組計劃更加複雜更加龐大。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中所含的30億個鹼基因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資訊的終極目的。目前這個計劃已經完成,但是僅僅完成的是測序,距離終極目標還有很遠。
就像一架外星球飛來的飛機,現在只是將飛機拆解成零件,然後繪製詳細的圖紙,要弄清楚飛機的原理與奧秘,遠不止這些。
“楊教授,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全球的空間導向基因研究計劃,讓大家都參與進去,集合全世界的力量來完成這個對人類有著巨大價值的課題?”另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問道。
楊平自信地點頭:“當然可以,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有空可以一起商討如何合作建立這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