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裡挑燈看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我那床吉貝被子抱過來。”
李師師嘴裡叫道,一彎腰鑽進牛車裡,然後裡面響起香珠兒、細娘的驚叫聲,以及五娘無可奈何的聲音。
“師師孃子,你怎麼這麼喜歡摸她們的臉呢?”
“不行嗎?我嫉妒,嫉妒你們青春年少,想佔點便宜,不行啊。”李師師答得理直氣壯,“讓讓,給我讓個位置。細娘坐那邊去,我跟香珠兒坐,嗯,真香,讓姐姐抱抱吧。”
流氓!
劉國璋一轉頭看到一位婢女抱著一床厚厚的五彩被褥,從騾車下來,往牛車這邊走。
“等會!這是什麼被子?”
“吉貝被。”
“吉貝被,好拗口。”
“當然拗口了。這是瓊崖、廣南和福建一帶出產的,用木棉織成,布叫五彩斑布,裡面填充的是木棉棉絮。最好的斑布和棉絮,出自瓊崖島,當地人叫它吉貝。”
“吉貝?跟白疊子有什麼區別嗎?”
婢女小錦迷茫地搖著頭,“奴婢不知道。”
“正好,我名下的商號有做布匹,知道一二,我來說。”慕容十三答道,“吉貝據說是從南洋傳來的,目前在瓊崖、廣南和福建種植的非常多。織得布叫斑布。白疊子說是前唐從西域高昌國傳來,河西、關中、河東和京畿一帶,都有種植,但不多。織出的布叫氎布。”
這跟自己記憶中的一個科教節目對得上。
裡面有說亞洲的棉花,原產地在印度和阿拉伯一帶,分兩路傳入中國。
一路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從阿拉伯地區,經由西域那邊傳過來的,有時叫它草棉。
一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從印度,經由南海地區先傳到安南、瓊崖,再廣南、福建一路北上,有時也叫它木棉,結果與原生的木棉樹混淆。
還說在宋代前,漢字只有綿,沒有棉。
“白疊子和吉貝都是好東西,保暖,是個好東西,應該叫百姓們多種些啊。”
古代吃飽飯是個大問題,保暖也是大問題。富貴人家還有綢緞皮毛,窮人就只有麻布加渾身發抖。
“多種些?現在百姓們種糧食,連肚子都填不飽,誰有餘力去種這些亂七八糟的作物?白疊子、木棉跟桑樹不一樣,它們需要良田,需要精心打理。桑樹卻是山嶺坡地都能種,自生自滅。”
好吧,是我膚淺了。
慕容十三的話讓劉國璋啞口無言,不再多說。
小錦把被褥抱進去後,自己回了騾車,隊伍又緩緩行進。
“香珠兒,這名字太俗氣了,五姐,換個名字吧,重新開始。”李師師在車裡說道。
“好啊,換個什麼名字?”
“暗香?‘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正好映了這冬天的景。”
“王荊公的詩,我不喜歡。”趙五娘答道。
“槿茂?‘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俗!”慕容十三一口否定。
....
李師師連說了七八個名字,都被趙五娘和慕容十三否決,終於把她惹惱。
“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那你們取個名字,取個好聽的名字啊!”
趙五娘和慕容十三不出聲。
劉國璋在旁邊說道:“要不取個盈袖?”
“盈袖?什麼緣故?”李師師挑開窗簾問道。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李師師眼睛一亮,敏銳地問道:“這是一首詞的一句,還有呢?劉二郎,你不會想進內侍省吧!”
我當然不想進,我下面還有!
這個娘們真剽悍!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