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未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龍唇者,聲之所發也;

龍齦者,吟由所出也。

原本龍齦二字,指的是在琴尾端,用以承架琴絃的一塊硬木,是古琴之所以能發聲的關鍵部件。

此琴以龍齦為名。

一者是以示琴音所發之真諦,取大音希聲、大道至簡之意。

二者是“龍齦”與“龍吟”同音,指的是此琴琴音不同尋常。

其音色並非空靈清高,反而沉鬱而悠遠,如同龍吟虎嘯,氣勢磅礴,攝人心魄。

龍齦於兩千三百年前,誕生於早已覆滅的大岐古國,由樂聖奚夢泉親手製作。

大岐滅亡之後,輾轉顛沛流離萬里,到了梁帝蘇煜手中,成了他束之高閣的一件珍藏。

有關此琴最廣為人知、神乎其神的傳聞,便是說奚夢泉龍宮取琴的故事。

這位樂聖生性不羈,曾於午睡時隨意酣眠庭院當中一塊假山石上,朦朧入夢,元神出竅,遨遊龍宮,見到許多人間沒有的奇景,並摘得一簇碩大的血玉珊瑚,誰知這珊瑚竟然是那沉眠龍王的牙齦!

霎時地動山搖,海浪滔天,他以為的龍宮,實際上正是那龍王的龐大身軀!

這一下,奚夢泉自然猛地驚醒,他正大鬆了一口氣,卻發現身下那塊假山石,竟然變成了那血玉珊瑚!

是夢非夢?真耶幻耶?

不管如何,在傳說當中,奚夢泉正是用了這一塊血玉珊瑚,製成了龍齦的琴身。

而在陳曠的記憶中,當初以一斗米買下他的那位樂師對他說的卻是截然不同。

“奚夢泉沒有遨遊龍宮,他哪來這種雅興,這人無聊得很。”

樂師扔給他一本破舊樂譜。

這樂譜以盲文所寫,只在樂師當中流傳,等同密文,並不為外人所知。

當中記載的,除了曲子,還有一些從未聽聞過的鄉野怪談。

“當年他乘船路過東庭湖,見到有湖中龍君欺壓漁民,迫使他們獻祭童女,活活用豬籠淹死,於是棄船跳入湖中,硬生生將那龍君的大牙都打掉了。”

“出了氣,卻發現自己的劍折了,正好打掉的大牙連著牙齦,他看正趁手,便就著湖水洗洗磨成了劍。”

眼睛裹著厚厚繃帶的小孩聽到這裡,抬起頭疑惑地問道:

“不是琴麼?”

樂師伸手摸摸他的頭,十分耍賴地反問:

“你怎麼知道是琴,你看見過琴麼?你知道什麼樣的是琴麼?”

小孩搖搖頭,老實回答:

“以前家裡窮,我沒見過,現在我看不見。”

樂師笑了:

“看不見的東西,當然你覺得那是什麼,那就是什麼。”

“要是覺得那是劍,那當然就是劍了。”

路遇不平,拔劍斬龍,琴非琴,而是劍。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但樂師語氣熟稔平靜。優哉遊哉,倒像是認識奚夢泉一樣。

然而這又怎麼可能,這樂師窮困潦倒,花一斗米買陳曠當學徒,是為了將他轉手賣進皇宮。

買來一斗米,賣出去卻有三兩銀子。

簡直是無本買賣。

這樣無賴的人,怎麼會認識那位一曲《天問》震碎半闕山河,如在雲端的樂聖?

陳曠曾將這樂譜上記載著的怪談都當成是故事。

直到他已經是宮廷樂師的某一日。

梁帝雅興大發,竟拿出那一架龍齦做賭注,讓太常寺的樂師們來一場比試。

這時陳曠才知道,原來龍齦竟然已經沉默千載,再無人可彈奏出完整樂章。

誰能彈奏一節,就賞賜一隻純金酒杯。

樂師們爭相傳閱試彈,

武俠修真推薦閱讀 More+
截胡王語嫣 我為天龍改結局

截胡王語嫣 我為天龍改結局

忒忐忑
[[【飛盧小說網獨家簽約小說:截胡王語嫣我為天龍改結局】雁門關外,英雄絕命,蕭峰這一箭刺入心口,也刺痛了無數人。一朝穿越天龍世界,要何去何從?當然從截胡王語嫣開始。救人亦自救,蕭春雨不得不精心算計,步步為營,於關鍵時刻出手,改寫了大俠蕭峰的命運,也贏得了帶著心愛的女人離開的機會。飛盧小說網提醒您:本小說及人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模仿。]如果您喜歡截胡王語嫣 我為天龍改結局,別忘記分
武俠 連載 0萬字
我在六朝傳道

我在六朝傳道

日日生
這是一個奇妙的時空;四大名著中的六個國家並立,</p> 各位書友要是覺得《我在六朝傳道》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QQ群和微博裡的朋友推薦哦!</p> 我在六朝傳道:</p>
武俠 連載 1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