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三十年,三代外骨骼! (第1/2頁)
風丘顏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傢伙。”
“真是沒想到,國內在軍事科技領域都已經做到這一步了。”
“這是邁開步子,向著星辰大海躍進啊。”
看著檔案資料的標題,王帆在原地愣了好一會兒,大概兩三分鐘時間,靠在沙發上的他,最終是反應過來。
無論是軌道空降部隊。
還是第三代外骨骼作戰機。
這些名詞,都像極了電影科幻影視中的描述。
和目前市面上完全不沾邊,超越目前了一大截。
“難怪都說軍中科技要領先市面上民用最起碼20年。”
“之前我還有點不信,有個10來年就差不多了。”
“但是現在來看,這句話還說的有點收斂了。”
“應該再自信一點的。”
“最起碼30來年啊。”
王帆摸了摸下巴,自顧自說著。
原本折騰了一天,從早上開到晚上會議,有一點睏意的他,因為這份檔案,一瞬間精神起來,臉色因激動而脹得通紅,那叫一個無比亢奮。
他泡了一杯濃咖啡,直接端進書房,然後開啟電腦,仔仔細細的研究外骨骼作戰機甲。
檔案上說的是第三代。
也就是說,在王帆接觸到這份檔案之前。
已經更新迭代了兩代了。
“第一代外骨骼作戰機甲正式立項源自於上個世紀90年代,採用柴油作為主要能源輸出動力。”
王帆一點一點的讀著資料,雖然說是第三代的作戰機甲,但很顯然,陳強為了王帆閱讀資料的流暢性,前後能夠銜接上,把前面的兩代外骨骼的資料一股腦的打包送了過來。
“30年前就開始設計研發。”
“這應該是那一場戰役給國內相關部門的警示。”
“自打那時候起,就進行了軍事裝備的改革個推進。”
王帆自顧自的判斷著,想起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那一場世界著名戰役,徹底拉開了全世界現代化軍事的序幕。
“由於第一代外骨骼平臺的笨重,以及材料的不達標,在實際作戰中基本上使用價值可以忽略。”
“第二代外骨骼作戰機甲應運而生,材料採用了先進的碳工藝,在極大減輕重量的同時,提高了結構強度,同時採用了航空煤油作為主要能源輸出,動力較上一代提高了三倍。”
王帆繼續閱讀著資料,仔細梳理外骨骼作戰機甲的發展。
或許第1代外骨骼還看不出來具體模樣。
畢竟時代差的還是有些久遠。
那麼第二代就可以看出來一些了,和平時的新聞軍事報道中的試驗產品有一些類似。
與其說是外骨骼機甲,倒不如說是一個助力平臺,透過特殊的結構,能夠大幅度減輕負載重量,提高單兵作戰能力。
“接著,就是第三代。”
大概一個小時後,王帆終於開啟第三代的外骨骼作戰機的檔案資料。
在這一份檔案資料上,外骨骼作戰機甲的模樣,就有一點科幻影視作品裡的科幻感了,通體也高強度,鈦合金以及碳纖維混合打造,整體重量只有60公斤,相當於一個成年人重量。
主體框架在前後兩方,分別預留了插板凹槽。
左右的胳膊以及雙腿區域,被一節一節的連線式混合材料覆蓋,在不影響當兵作戰能力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上達到防護效果。
“30米以外的手槍子彈,以及150米外的步槍子彈。”
“都能夠基本上達到免傷。”
“有一說一,這玩意兒在戰場上完全是大殺器啊。”
王帆看這著第三代外骨骼作戰機甲的效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