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寺三十年,提倡“默照禪”,與臨濟宗的“看話禪”對立。看話禪始於唐代,參禪頓悟的“話頭”多為古人參禪的一句“無意味語”,例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唸佛的是誰”、“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等等,據稱如果是功力深厚者,可在忽然間將妄念粉碎,頓悟自心佛性。“默照禪”以默照二字為修習要訣:默謂離言默契,照為靈明不昧。這種禪法可溯源於達摩祖師的“壁觀”,但身為曹洞宗名僧的正覺將曹洞禪宗綿密細緻的風格發揮到極致。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山陰道上(4)
十二世紀中日本僧人榮西到天童寺學禪。十三世紀初日僧道元入宋,從天童寺如淨禪師求法,歸國後創立日本曹洞宗至今不衰,並尊天童寺為其祖庭。
走出法堂前庭,幾位僧人正在閒坐曬太陽。偏院裡晾曬著一籮籮飽滿的白果(銀杏)。儘管僧人的生活看上去悠閒無憂,但今天還有多少人會真正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呢?佛門後繼無人,好像正覺般的名僧還能從這片土地上產生嗎?
下午在寧波市內轉了轉,到天一閣的時間已經時近黃昏了。
建於明代的天一閣外形清雋朴茂,古韻盎然。院內參天古樹成蔭。太湖石疊成的假山苔痕處處,愈顯幽靜峻秀。如鏡的池塘反映著粉牆黛瓦,修林古樹,綠意深濃。水榭、遊廊、古閣、假山,在這片城市的山林之中混然融為一體。水碧,山青,竹翠,樹綠。這座曾經藏書多達七萬餘卷的天一閣的書香古韻就在這片濃得化不開的綠色裡淡淡地飄來。
夕陽透過樹蔭把暗淡的光斑印在古閣深色的窗檽上,在這些窗檽裡所藏的幾萬卷書因為乾隆皇帝的賞識,天一閣成了著名的“南北七閣”之一,從此名聞中國。
天一閣因為藏書萬卷而得清帝之賞識,雖在江南但名聞全國。不過在清一代,同樣在江南只因藏有一書而被殺被剮甚至禍延九族家破人亡的例子卻不在少數。
與寧波同處浙江省的南潯在清初年間發生了一起堪稱清代甚或堪稱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文字血案:南潯莊廷鑨“明史案”,全案歷時兩年,七十二人被殺,數百人發配充軍為奴,只是因為一本書——《明史輯略》。
清廷將此書定以謀反罪之後,除了從參與此書出版直到被誣告的人都無不被處以酷刑滅門慘死之外,就連購書、藏書者都被處以極刑:滸墅關榷使李繼白遣僕在蘇州購得此書,被定購逆書之罪與僕人及書店店主同斬;湖州府學教授趙君宋因藏書一本,處斬。
看看吧,這些藏書者觸目驚心的下場。在中國的歷史上,每當統治者要靠“*”和“文字獄”來統治和控制文人的時候,就連藏書者也常常是惶惶不可終日的,因為所藏的書便是證據確鑿的罪狀。所以當我再面對著夕陽餘暉裡的天一閣,我想藏書富有者如天一閣的主人,在悠悠的四百多年裡,他們的心曾經不安過嗎?
普陀山
從寧波我們去了海上佛國普陀山——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我們踏足的第三座。作為現今中國最富裕的東南方唯一的一座佛教名山,相對於五臺山的隆重深厚,峨嵋山的莊嚴肅穆,普陀山稱得上是金碧輝煌。
從慧濟寺而法雨寺,從法雨寺到紫竹林,再從紫竹林到普濟寺。看不完的善男信女,僧人遊方。身旁遊人如鯽,眼前香菸繚繞。*的鐘聲、木魚聲、頌經聲迴響在耳邊。這就是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中國百姓心中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曾經顯靈的地方。高達三十三米的觀世音菩薩銅像矗立在海邊,俯視著普陀山,俯視著人頭湧湧的一處處名寺大廟,俯視著從天下趕來普陀山的一眾蒼生。
我想每個人在普陀山得到都不相同,有人得到了安慰,有人得到了感悟,有人得到了希望,也有人得到了解脫。
當我們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