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第1/3頁)
賈志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桓公被搶白一頓,臉上十分難看,當下也不客氣:&ot;好,既然如此,只好戰場上見了。&ot;
魯桓公回營,一面派人進城安撫紀侯,一面和鄭厲公商討如何與齊兵交戰。
兩人商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天亮的時候出營一看,把兩個人給嚇傻了。
一個晚上,在齊國大營的旁邊,平添了三座大營。
魯桓公和鄭厲公都是倒吸一口涼氣,齊軍一夜之間增加了三倍兵力,這仗還怎麼打?
可是,等他們看清楚這新增的三座大營的旗號的時候,笑了。
三座大營,分別是衛國、燕國和宋國。衛國和燕國都是齊國邀請來助戰的,衛國國內正亂,出兵不過是應付,誰讓衛惠公是齊僖公的外孫呢?燕國在北面,戰鬥力十分稀鬆,他們來湊熱鬧主要是想齊國幫他們抵禦北邊的狄人。而宋國是主動來幫齊國的,他們的算盤打得不錯:在別人的地盤上幫著齊國打敗鄭國和魯國,不就等於齊國幫自己打魯國和鄭國嗎?還能落齊國個人情,多好?
大家的算盤都不錯,齊僖公也很高興。
可是,在魯桓公和鄭厲公的眼裡,那三國軍隊就是三坨狗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尤其是衛國和宋國,那好像就是專門來給他們羞辱的一樣。
原先打齊國還沒有把握,如今反而十拿九穩了。
事實證明,他們的看法是對的。
大戰開始了,南面陣地是鄭國和魯國軍隊,北面陣地依次是宋國、齊國、燕國和衛國軍隊。
魯國軍隊率先發起衝鋒,魯桓公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燕國和衛國軍隊還沒開戰就已經想溜了,魯桓公大吼道:&ot;燕國和衛國的兔崽子們,姓姬的不打姓姬的,識相的快滾。&ot;
衛燕兩國都是姬姓國,聽魯桓公這麼一喊,好像找到了逃跑的理論根據,更不打話,轉頭就跑。
另一邊,鄭國已經與齊國和宋國交手了。沒打幾個回合,魯軍從側面殺來,宋國軍隊最怕的就是魯軍和鄭軍,此時哪裡還敢交手,掉頭就跑。宋軍一跑,把齊軍的陣型沖得亂七八糟,弄得齊軍也只能潰敗。
所以說,看見宋軍、衛軍和燕軍,鄭厲公和魯桓公更有信心了。
還好,鄭厲公和魯桓公網開一面,沒有窮追,齊軍雖然潰敗,損失並不嚴重。沒辦法,齊僖公率領殘兵敗將回國去了。
魯軍和鄭軍解了紀國之圍,也各自回國。
從那之後,鄭國和魯國結盟,宋國和齊國結盟,都是恨對方入骨。
第65節:鄭國四兄弟(1)
鄭國四兄弟
殺機四伏,殺聲四起。
在沒有王法之後,諸侯殺人以及人殺諸侯就成了一種趨勢,一段時間裡,&ot;殺了也白殺,不殺白不殺&ot;蔚然成風。
當年周王室還有威權的時候,諸侯國中篡黨奪權的事例並不多,因為中央政府會對這類造反事件進行鎮壓。所以,一個強大的中央是整個國家安定團結的基礎。
但是,進入春秋,周王室成了擺設,失去了威力。於是,殺掉諸侯取而代之就變成了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從前還要中央的委任狀,現在不用了,自己找塊蘿蔔刻個章就能任命自己。
可是,問題來了,你殺別人容易,別人殺你也容易。蘿蔔滿大街都是,你會刻章,人家也會刻,你刻個侯爵,人家還能刻公爵呢。
說實話,當個諸侯也不容易,掉腦袋比平頭百姓還簡單。
這一章裡,看看鄭國四兄弟的命運吧。
--活活氣死老丈人
伐紀戰敗之後,齊僖公十分鬱悶,女婿竟然這樣對待自己,真是天理何在?他越想越氣,越氣越想,終於氣出病來,很快就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