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漸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賊吳驚恐時奮勇殺出。
但他們都是策應的。
畢竟,孫權再怎麼不堪,都不會讓江東士卒跑到合肥新城床弩、投石車覆蓋的範圍內耀武揚威。故而在距離的限制下,將軍張穎與樂羊很難在賊吳恐慌之際殺入敵陣,更沒有辦法做到驅潰兵倒卷本陣。
敵我懸殊太大嘛~
說不定張穎殺入江東最前部兵馬時,後面的吳兵已然在將率的約束下緩過恐慌、嚴陣以待了呢!
所以,滿寵將破敵的希望放在騎兵曲上。
唯有強大機動力的騎兵,才能在吳兵恐慌失措時殺入敵陣;也唯有衝鋒時猶如山崩之勢的騎兵,才能讓吳兵持續恐懼、無法結陣迎戰。
只是,孫權會如他所願嘛?
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這次興兵向淮南,是孫權稱帝后的第一次御駕親征。
動用了十數萬大軍、戰前信誓旦旦的聲稱此番必報魏國席捲皖城谷地之仇,且在魏國洛陽中軍都沒有馳援的情況下,他總不能連合肥新城的城牆都沒有看到、一鼓不鳴一矢不發就灰溜溜的主動罷兵歸去吧?
就算有敵情有變、準備不充分的緣由可宣告朝野與士卒,但也無法阻止他們私下腹誹詬病稱帝后的孫權畏戰不武啊!
如此,身為帝王的他顏面何存、威信何彰呢!
以眾凌寡猶不銳意進取而自廢將士之勇,又怎麼能期盼破合肥下壽春、克定千里中原那一天的到來呢?
利弊對比之下,孫權有了決定。
打算先引兵上岸至合肥新城外,耀武揚威一番以期奪魏軍之銳氣。
而後,罷兵還是困城嘛~
待看偏師全琮那邊進展如何,再作定奪罷。
——
【注1:東、南淝水都發源於將軍山,不併流(是時未開鑿運河連通)。南淝水南下入巢湖、東淝水北上東入淮水,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