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想趁機攻打大周,必會在父皇駕崩之時動手,幾月不曾進犯,待到現在才來,朕比較認同趙檢校的說法。那便先核實軍情真假,再派兩路先鋒禦敵,另點一員大將領大軍直入漢地。”
眾人皆拋卻剛剛的分歧,開始各自行事。邊城距汴京不遠,三兩日便可傳回訊息,柴宗訓便想著,假設趙匡胤不曾搞一些小動作,漢遼合兵南侵確有其事,自己倒是有幾個適合領兵出征的人選,當然除了趙匡胤。
“陛下,臣舉薦趙檢校,一來他長期對遼作戰,二來軍中情況他也知根知底,是此次領兵的不二人選。”王溥著急忙慌地站出來為趙匡胤說項。
“陛下,趙檢校是陛下的武師傅,臣認為應當留在陛下身邊調兵遣將,決勝於千里之外,沙場建功可由趙檢校推薦將領前往。此次入侵之敵,不過是遼漢的試探,陛下登基不久,不宜對北掀起大戰,還望陛下三思。”魏仁浦也站了出來,前不久自己剛剛跟陛下建議“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王溥這傢伙怎麼還盯著北邊不放。
趙匡胤知道,此時該輪到自己出來表態了,既然剛剛分析了戰場局勢,那麼此刻就不宜再領兵,以免惹禍上身。
“陛下,臣舉薦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副都點檢慕容延釗二人為先鋒,此二人都曾在先帝攻遼時屢立戰功,可堪大用。”
柴宗訓對此二人的印象不可謂不深,石守信乃是與趙匡胤結拜的“義社十兄弟”之一,也是參與陳橋兵變的武將之一,“杯酒釋兵權”的主角,戰功赫赫,是趙匡胤親信中的親信。
慕容延釗出身武將世家,陳橋兵變之時,率兵巡治河北,避免了因政權動盪而造成邊境大亂。雖然平時趙匡胤與其時常稱兄道弟,但最多算是中立武將,政變後迫於形勢才承認趙匡胤。
柴宗訓心想,趙匡胤還真是老謀深算,推薦的兩個先鋒,一個是自己人,一個是不會對自己不利的人,算盤打得可真響。
“既然趙檢校有推薦的人選,那麼先鋒的人選就暫且先定下,至於領軍大將的人選,朕屬意一人,不知眾卿家認為韓通可否當此重任。”
韓通以勇力聞名,兼具智謀,曾任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後移領鄆州。
“臣也舉薦韓通,以他在軍中的威望,當得起領軍之任。”範質也看好韓通。
“臣等附議。”
“如此待軍情複核,若漢遼果真合兵南侵,朕便下旨令幾位將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