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之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卻竹書紀年,其實這樣被確認為偽造的書籍還有很多同樣著名的還有古文尚書”,劉教授將話題從竹書紀年又轉移到了古文尚書之上。
“尚書是很有名的,這就不必多說,我們就單論古文尚書之偽我們所說的偽造的古文尚書,跟古人所定義的偽書是不太一樣的,在晉時,書籍遭受焚燬,大量文獻失傳,當時的豫章內史梅賾獻上了一部古文尚書,有經文五十八篇。”
“從唐朝開始,就有人開始懷疑這古文尚書的陣變,宋代的吳棫甚至正式提出了考辨,明清的學者們也進行了嚴密的考證,最後判定這部書是偽造的。”
“直到08年,清華簡的發現,終於讓學者們確認古文尚書乃是偽造的。”
“陳艾學者們是如何確認古文尚書是偽造的呢?”
劉教授說著說著,忽然詢問道,也不知為啥,這小老頭就是跟陳艾槓上了。
“先秦文獻所引用的尚書部分在古文尚書內找不到,卻可以在清華簡內找到。”,陳艾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劉教授笑了起來,學歷史,記憶力強當然是好事,可是隻有強大的記憶力卻是不管用的,歷史很多方面的內容,是要動腦子的,需要邏輯思維能力,需要精準的判斷力陳艾表現的相當不錯。
為什麼學者找到了一本尚書,就即刻能確定傳了兩千多年的古文尚書是偽造的呢?重點是在文獻引用上,我們如今所知道的很多歷史文獻其實都是失傳的。舉一個例子,魏略就失傳了我們所知道的魏略,大多都是因為後人的引用。
如裴松之註釋《三國志》的時候,採用了魏略的說法,我們就能從裴松之這裡看到魏略的片段,等到文獻出世後,我們只要將這文獻與裴松之所引用的片段對比,就能看出真偽除此之外,若是剛剛出土的文獻,我們還可以透過測定年代的方式來確認。
關於夏商周時期的歷史記載是一個重災區,因為年代太過久遠,中間經歷了數次的燒書,相關記載太少,而其中又有很多這樣的偽書,欺騙了世人數千年。好在,透過斷代工程,諸多學者們拿出了時間表這樣的研究成果。
有了時間表,就能透過時間表來確認史料的記錄是否真實是否可以信任。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史學觀念的更新,史學也是迎來了數項巨大的突破。
劉教授滿意的讓陳艾坐下來,隨即說起了這些文獻的價值,“這些偽書,雖然不能拿來研究先秦,卻可以拿來研究晉人,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晉人偽造我們能從文字裡看出晉人對先秦的想法,其中當然也有真東西不全是假的。”
“每個時代的史學文獻都有著當時的風氣,這是完全不同的。”
劉教授說著,便從史記開始說起其時代的史料風格,史記作為重量級作品,優點是數不勝數的,可是他也存在著侷限性,首先就是兩漢時那種唯心歷史觀,史記裡對個人的歷史有不正當的誇大,有封建迷信的傳聞,存在宿命論這樣的東西。
而到了漢書,漢書純粹就是被拿來對抗史記的,因為漢書的作者,班固,這位正是那位鼎鼎大名的班超的哥哥,他們一家子都是史學家,班固曾批判司馬遷,認為司馬遷不尊重孔子,不尊重聖賢敢說他們的不是,這裡頭的聖賢當然就包括漢朝的幾位天子。
班固的漢書不如史記,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漢書裡夾雜了太多的皇權思想,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班固的時代,皇權進一步強大,皇權的神聖性深入人心。不過,班固雖然是這麼說的,可是在書裡,他還算是秉公而書,並沒有一味的吹捧拍馬屁。
這一節課結束的實在是太快,學生們正聽的入迷,下課鈴聲便響起了,包括陳艾在內的眾人都聽的有些依依不捨,實在不捨得就這樣下課,劉教授笑了笑,下一節課,他將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