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草民惶恐 (第2/2頁)
江無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咱問你,如何能令為天下萬民活著?”
“草民不知。”
“不知?”
朱元璋有些好奇了,面前的周易並不是他見過的第一個有才青年。
在周易之前,走進來這間屋子裡來的每一個有才青年,看見朱元璋的時候,無不興奮地將他治國的韜略將給朱元璋聽,朱元璋聽過,也只是笑笑。
但今天面前這個青年,居然沒有說他治國的韜略。
騙誰呢!
“草民只知道教書。”
這位青年是想走以小見大的路數,以身邊兒小事兒說起,引出治國的道理。
朱元璋點了點頭,心下了然,如此做,雖然有些虛偽,但不失為一種踏實的方式。
“家父早些年間,教出了幾位學生,憑藉著在學堂裡面掌握的知識,都在各行各業中小有成就,都能養活一家人。”
“所以你是想說,要教化民眾,方能讓他們活著?”
朱元璋總結提煉了一下週易話中的意思,反問道。
周易搖了搖頭:
“草民惶恐,不敢言說治國大策。
只是想說,和這些成功的師兄相比。
更多的學生在學堂只是讀了一天、兩天,便因著家中各式各樣的事情,無法讀書。
家父雖然惋惜,但亦無可奈何。”
“因何無法讀書?”太子朱標問道。
“暴元殘酷。”周易雖然把鍋甩給了暴元,但大殿裡面的三個人心裡面都明白,不僅是殘暴的元朝,放在今天大明,讓每一個人安靜地接受基礎教育,也是無法做到的。
朱元璋聽懂了周易的意思,但並沒有在全國普及基礎教育的想法,而是拿出《古文觀止》來,詢問周易文章的道理。
朱元璋便如周易所料想的那樣,極力誇讚最後六篇白話公文,言辭通俗易懂,文章調理清晰,若每日批奏的公務都如這些文章一樣,不知會減少多少閱讀的障礙。
周易並沒有對朱元璋轉移話題表示出離地憤怒,他清醒地知道,四千年來,真正在這篇土地上,施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時代,僅僅不過幾十年而已。
畢竟,現在是洪武十年,朱元璋的統治重心正從平定天下轉移到治理天下上來。
如今洪武四大案還沒有發起,朱元璋對官僚、士大夫階層還沒有完全失望,和朱元璋統治後期的想法,不能說毫無相關完全不同,只能說完全不同。
周易見皇帝詢問《古文觀止》上的學說,便把一切功勞都推給逝去的父親和逝去父親和上天的感應上去,力求朱元璋對已經逝去父親的興趣,遠高於對他周易本人。
果然,談論了一會兒,朱元璋便認為,不能親自召見周易的父親,是大明朝的一大損失。
隨即,朱元璋又婉轉地批評了周易父親,沒有早些拜倒在早已有著帝王之相的未來皇帝——朱元璋身前,否則很可能如今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名字旁,會多一位姓周的先生。
周易表示無奈。不過目的已經達成,心底還是高興的,只顧得俯身低聲說著:
“草民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