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這未嘗不會是令咱大明千年興盛的人才啊 (第2/2頁)
江無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張白紙。
周易持著硃筆,在紙張上最左側點了一點兒,代表著朱明王朝。
猶豫了一下,在紙張地最右側,畫了鐮刀斧頭的圖案。
周易知道,從紙張的最左側,到紙張的最右側,歷史上可是走了將近五百年之久。
周易自從知曉了長生道果的擁有,便不急於求成,而是期望穩健行事,徐徐圖之。
哪怕把時間從五百年,縮短到三百五十年、三百年,便是極大的成果了。
大變革非需大危機不可,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達則兼濟天下。
周易想到五百年後波瀾壯闊的變革前,屈辱的社會背景時,長嘆了一口氣。
雖然從幾千年的歷史興衰中去看待當時,可能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插曲,但周易並不像再經歷一次了。
二百年之後,朱明王朝的衰敗,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周易想到這裡,咧開了嘴。
沒想到啊,沒想到,咱這濃眉大眼兒的……
甚至昨日,周易還在這張書桌上,為了朱元璋的江山社稷殫精竭慮。
可得了長生道果的第二天,便規劃起來,為朱明王朝刨墳掘墓的一應事宜。
最有意思的是,這兩者之間的目的,竟然同屬於一件事情。
也不知若是朱元璋知曉了其中的道理,究竟會作何感想。
皇城,金鑾殿。
朱元璋依舊坐在龍書案之後,翻閱著臣下的奏摺。
在大多數人心中,可能會認為朱元璋不一定是一位好皇帝,但很少有人認為,朱元璋不是一位勤勉的皇帝。
朱元璋曾經寫詩自稱: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披被。”
這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
有人認為,朱元璋如此勤勉,或許和他卑微的出身有關,也正是因為卑微的出身,讓朱元璋和他從未謀面的周易,對“活著”有著相似的感受。
“哈哈,周易此人,頗為有趣。”
“恭賀陛下,此等良才,乃大明之幸啊。”
金鑾殿上,一旁坐著的一位官員連忙說著。
此人貴氣十足,但年紀不老,鬍子不白,赫然便是當朝宰相,胡惟庸。
“說起來,此人還和胡丞相是鄰居。”
看得出朱元璋今日的心情不錯,竟有心情和胡惟庸開起了玩笑話。
“臣實在不知大明還有此等良才。”
胡惟庸面色一苦。
“便是水西門大街上的那傢俬塾——觀止堂。”
胡惟庸依舊苦笑,雖說胡惟庸確實住在水西門大街附近,每日上朝更是時時經過,水西門大街也因此獲得了淨水潑街的上等待遇。
但水西門大街上還有一家學堂叫做觀止堂,觀止堂裡面還有個先生叫做周易,這些事情離著當朝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胡惟庸來說,著實有些過於遙遠了。
雖然說之前這件事情離著自己很是遙遠,但今後作為近鄰,還是要囑託手下,留心些才是。
“臣願為陛下尋覓良才。”
胡惟庸恭敬道。
“不必了。”朱元璋搖了搖頭,
“我已差人出去,請這位小周先生,進殿敘話。
這未嘗不會是令咱大明千年興盛的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