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第2/3頁)
[美]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菲爾德領導的少數派陣營則認為,拯救孕婦性命的關鍵在於提供緊急產科服務。艾倫表示,訓練助產士是有用的,但是無法解救所有的孕婦。全世界大約一成的產婦需要剖宮產,而在孕婦較可能營養不良或年紀過小的最貧窮國家中,剖宮產的需求比例更高。也許西方做剖宮產的婦女過多,而非洲卻又過少。沒有剖宮產,就沒辦法拯救許多婦女的性命,而一般的助產士無法提供這樣的技術醫療服務。做這個手術也許不用非得是婦產科醫生,但是用刮鬍刀的助產士是絕對不能勝任的。
另一份研究進一步反映出分娩急救的重要性。這個研究跟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原教旨派基督教會有關。該教會的教友是生活富裕、受過良好教育的美國人,但是因為宗教因素,他們有意避開醫生和醫院。該社群的孕產婦死亡率是827/100000,這個機率是美國整體的70倍,幾乎是今天印度的2倍。我們很難不作出以下結論:拯救母親性命的關鍵,在於緊急狀況時能否獲得醫生的協助。如同《國際婦產科學期刊》(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logy≈obstetrics)在一篇評論中所說,分娩急救是&ldo;安全孕產拱門上的拱心石&rdo;。最大的挑戰是實務方面的,即如何提供分娩急救服務。這類服務既不簡單也不便宜,需要手術室、麻醉劑和一名外科醫生,而非洲鄉下通常三項都沒有。艾倫&iddot;羅森菲爾德在苦思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回想起他年輕時在泰國行醫的經驗,當時由於醫生有限,他培訓過助產士一些作為醫生的技能。而在非洲,醫生經常移民海外,為什麼不培訓助產士來做緊急剖宮產呢?
亞的斯亞貝巴瘺管醫院善用沒有正式學位的醫療人員。該醫院打麻醉劑的不是醫生,而是護士,甚至有一名護士,還是從護工起步的。這樣的情況在貧窮國家很普遍。難能可貴的一個例子是瑪米杜&iddot;格歇(aitu ga射),她從來沒上過小學,更別說是醫學院了,卻成了頂尖的外科醫生。瑪米杜出生在衣索比亞的偏遠村莊,目不識丁,年紀輕輕就嫁了人,於第一次懷孕時得了瘺管。她想盡辦法到亞的斯亞貝巴瘺管醫院動了手術,病好後就在醫院幫忙鋪床,還協助雷格&iddot;哈姆林做手術。她站在雷格旁邊,為他遞手術刀,同時也在仔細觀摩。一兩年過後,雷格讓她做些像是縫合傷口這樣的簡單工作,後來又把手術的更多部分交給她。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