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抗洪? (第1/3頁)
重慶老Q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已是漢洲的秋季了,但每日依舊強烈的光照,以及時不時地降雨,讓建業城的人們絲毫體會不到秋高氣爽的季節感受。
田間的各類農作物幾乎都已收割完畢,除了林邊廣佈的甘蔗,仍舊豎立在田間,其他所有作物秸稈都已被勤勞的農人清理乾淨。
整個建業城六千多畝農田,共產糧食約九百多噸,這可是算上了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才有的產量。
根據漢洲北部的氣候條件,負責農業生產的管理部門與有經驗的老農商議後,一致認為,可以再種一茬莊稼。
經過漢洲這邊兩艘船的連續轉運,已將滯留在巴達維亞的移民拉回五百餘人。這些人口絕大多數都充實了農業生產方面。
潘其風將原有的生產屯擴大到了十二個,每個屯人數從八九十到一百二三不等。其中五個生產屯分配在黑山堡,對這裡的四千多畝已整飭完畢的農田,進行各種農作物的第一次耕種。
而建業城這邊六千多畝農田和新開墾出的兩千多畝耕地,將大規模地種植玉米,高粱,土豆,紅薯,大豆,花生,因為這些作物,經過一季的播種,已經證明,它們比較適合這裡的土地和氣候環境。轉而,放棄了小麥和稻穀的種植。
同時,靠近林地的農田,甘蔗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八百多畝。屆時,建業城會發展甘蔗榨糖工業,出口至巴達維亞,換取相應的生產生活用品。
其實縱觀漢洲目前農業生產,可以看出,整個糧食作物生產比較單一,而且還盡是玉米,高粱,土豆等粗糧雜食,經濟作物更是隻有花生、甘蔗。如果只憑借自身能力,是完全無法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
“怎麼今天的晚飯,又是燒土豆和玉米糊?丁家嫂子,你們食堂就不能換個花樣啊!”譚忠福端著陶瓷飯盆,不由抱怨起來。
考慮到土豆,紅薯不易存放,這些天以來,建業城和黑山堡的餐碗裡,也就充斥著大量的土豆和紅薯。一般是,早上玉米糊配紅薯,午飯會有饅頭和米粥,到了晚上,又是燒土豆配玉米糊。
“阿福,你才吃了幾個月的飽飯,居然開始挑剔飯食的花樣種類了?”丁家嫂子舉著飯勺,不客氣地說道:“趕緊把飯端走,不吃的話,可以把飯倒給新來的,人家一會功夫,連你的碗都可以舔乾淨!”
譚忠福被丁家嫂子數落了,也不惱,笑嘻嘻地又遞過去一隻陶碗,“給我多撈點魚,湯也多舀兩勺!”
最近建業城造船場又造了一艘20噸左右的小漁船,每日的漁獲提升到10噸,幾乎可以滿足漢洲所有人口,每一頓都可以吃上魚。做法也簡單,幾條大魚剁成幾截,加點油放大鍋裡稍微炒炒,然後加水,燒一鍋魚湯。
陸續兩批到來的移民,原以為會把他們從繁華的巴達維亞轉運至人煙罕至的荒島,為傳說中的的種植園主做牛做馬。
誰曾想到,來到的地方會是一個荒僻的大陸。但就是這個荒僻的大陸,他們的心卻逐漸安定下來。透過那些早來半年的移民口中得知,在這裡,不會有人肆意地欺負他們,更不會有荼毒千里的殺戮。他們在這裡,會分到自己的房子,甚至還有土地。但,那需要替漢洲屯墾勞作三年後,他們才會分到承諾的三十畝土地。
雖然,每日的飯食極為簡單,但卻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吃飽。最難得的是,每日午間和晚間,都會有鮮美的魚湯。也不對,說是魚湯,但裡面有許多大塊大塊的魚肉。油鹽熬製,稍加若干香料,那口感,那滋味,估計鄉里的財主都未必吃的上!
到來的移民經過十餘天的隔離調養,基本都可以稍稍擺脫剛來時的滿臉菜色。而那些早來幾個月的移民,更是面色紅潤,龍精虎猛,體力也較以前增長許多。
就在整個漢洲為即將開始新的一輪農作物播種的工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