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第1/2頁)
[美]傑佛瑞·迪弗/傑夫裡·迪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我喜歡惡毒這個詞。&rdo;
&ldo;你要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他,他幫助你對他的部落格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會讓他的&l;奇爾頓報導&r;這個名字在主流媒體傳開。另外,你還要暗示你或者加州調查局的什麼人將來會為他提供訊息來源。&rdo;博林朝螢幕點點頭,上面閃著那個部落格,&ldo;我的意思是說,他首先是一個喜歡調查的記者。有訊息來源他會很高興。&rdo;
&ldo;好吧,這主意不錯,我來試試。&rdo;
他笑了笑,&ldo;當然,他還會做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考慮你的要求會不會侵犯新聞道德。如果違反的話,他會馬上把大門給你關閉。&rdo;
丹斯看著螢幕,&ldo;這些部落格‐‐它們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rdo;
&ldo;噢,是的。對它們所具有的威力我們才剛剛開始瞭解‐‐它們是如何改變我們獲取資訊以及形成意見的方式的。目前大約有6000萬部落格。&rdo;
&ldo;這麼多?&rdo;
&ldo;是的。它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它們會事前就資訊過濾一遍,這樣你就可以不需要用谷歌搜尋成百萬上千萬的網址;它們是一幫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社群;它們可以很幽默、很有創造力;就像&l;奇爾頓報導&r;一樣,它們扮演著社會警察的角色,讓我們保持誠實。當然也有黑暗的一面。&rdo;
&ldo;傳播謠言。&rdo;丹斯說。
&ldo;這是一方面,對的。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早先談到過的塔米:它們會讓人們放鬆警惕。人們感覺在網上和虛擬世界裡受到了保護。生活可以在匿名狀態下過,用跟真名同義的異形名字或綽號來發帖子‐‐也就是所謂的網名‐‐這樣你就可以發布關於你自己的任何資訊。但是要記住的是:你自己貼上去的或某個人給你貼的關於你的每一個事實‐‐或者謊言‐‐都會永遠貼在那裡。它永遠不會消失。&rdo;
博林繼續說下去,&ldo;但我感覺最大的問題是,人們並不傾向於質疑報導的準確性。部落格給人一種真實感‐‐因為是來自於普通人而不是大媒體,所以其中的資訊會更民主更誠實。但是我的觀點是‐‐這個觀點可是遭到了學術界和部落格界的很多抨擊‐‐這些資訊都是一堆狗屎。《紐約時報》是一家為了賺錢而開辦的公司,但要比大部分的部落格客觀上幾千倍。網上沒有責任而言。對大屠殺的否認、9&iddot;11陰謀以及種族主義的大行其道都要歸咎於部落格。部落格上面如果有個怪人講以色列和中央情報局是世界貿易大樓恐怖襲擊的幕後指使,要比在雞尾酒會上講更有真實度。&rdo;
丹斯回到辦公桌旁,拿起電話,&ldo;我想我要讓你的研究派上用場,喬恩。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rdo;
詹姆斯&iddot;奇爾頓的房子位於卡梅爾的高檔住宅區,院子接近有1英畝地。花園裡雖然栽種著各式各樣的植物,但修剪得都很整齊,這說明不是丈夫就是妻子,要麼就是夫妻倆,週末會花很多時間拔草、栽種植物,而不是付錢給職業園藝工人來做。
丹斯很羨慕地看著屋外的這些佈置。她雖然喜歡種花種草,但是卻並不擅長。麥琪曾經說過,如果植物沒有根的話,她媽媽走進花園它們就會跑掉的。
路邊十字架
這房子是一個很寬大的牧場式平房住宅,大約有40個年頭了,坐落在整塊宅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