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1/3頁)
[美]傑佛瑞·迪弗/傑夫裡·迪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是個罪人,不理解r塞繆爾&iddot;菲斯克牧師心中的善良。他畢生都奉獻給了基督,致力於上帝的所有工作。你只是為了自己的快樂和利益在迎合大眾。你誤解了偉大牧師的觀點,這是在妖言惑眾,極為可悲。你應該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
博林說道:&ldo;不會的,真正意義上的博主不會反唇相譏的。奇爾頓會作出有理有據的回應,但是彼此攻擊性的爭論‐‐也就是在貼帖子的人中間的相互攻擊‐‐會失控,變成了人身攻擊。帖子只是為了攻擊而攻擊,遠離了話題的實質內容。這是部落格所面臨的很多問題中的一個。如果面對面的話人們不會這樣爭吵。用匿名的方式在部落格中發帖子意味著爭吵會持續幾天甚至幾個星期。&rdo;
丹斯瀏覽著這個文字,&ldo;看來這個小夥子是個學生。&rdo;她回想起了根據與塔米&iddot;福斯特會面所得出的推斷,&ldo;奇爾頓刪除了他的名字和學校的名字,但這所學校肯定是羅伯特&iddot;路易斯&iddot;史蒂文森中學,就是塔米上的那所學校。&rdo;
博林點了一下螢幕,&ldo;有她的帖子。她是第一個站出來對那個男孩說三道四的人。大家都是隨著她跳出來跟帖的。&rdo;
丹斯當時走訪時覺察出她內心有一種負疚感,這一負疚感或許就是那帖子引發的。如果那個男孩是這起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的話,那麼塔米就跟丹斯和奧尼爾所推測的那樣,會覺得這起針對她的襲擊事件她也有部分責任;是她自己引火上身。如果他還繼續傷害其他人的話,她或許也會感到一種負罪感。這就說明瞭塔米為什麼不喜歡講綁架她的那個人在車裡準備了一輛腳踏車的說法:這樣講的話會讓丹斯認為那個嫌疑人更年輕‐‐他是一個學生,這個女孩不想讓他的身份暴露,因為她依然把他看成是一個威脅。
&ldo;這一切都那麼可怕。&rdo;丹斯說道,朝螢幕點著頭。
&ldo;你有沒有聽說所謂小男孩的事情?&rdo;
&ldo;誰?&rdo;
&ldo;幾年前發生在日本京都的一起事件。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把快餐袋和汽水杯扔在公園的地上。有人用手機把這個小男孩拍了下來,上傳給朋友。接下來照片就出現在了全國的部落格和社交網站上。網路警察追查到了他的下落。他們拿到了他的名字、地址,隨後把他的資訊貼在了網上,這些資訊傳到了成千上萬個部落格上。這個事件變成了人肉搜尋。人們開始出現在他家附近,往院子裡扔垃圾。他幾乎自殺身亡‐‐日本人很看重這種恥辱。&rdo;博林的音調和身體語言透露出他的氣憤,&ldo;批評者講這只不過是一些言語和圖片而已。但這些也可以變成武器,也能夠像拳頭一樣傷人。但坦白地講,我看造成的傷害持續的時間會更長。&rdo;
丹斯說:&ldo;帖子裡的一些用詞我不太明白。&rdo;
博林笑了起來,&ldo;是的,部落格、公告牌或是社交網站很時興把單詞拼錯、縮寫甚至造詞。urce拼成了sauce,ore拼成了oar,iho表示 y huble opion(以我淺見)。&rdo;
&ldo;我能問一下foad代表什麼?&rdo;
&ldo;噢,&rdo;他說,&ldo;是對你的資訊的禮貌式的臨別贈言,意思是fuck off and die(滾你媽的去死吧)。當然都要大寫,就像一句口號。&rdo;
&ldo;那什麼是p-h-r-3-3-k?&rdo;
&ldo;那是freak的精英語言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