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御九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心本善,哪怕殺生屠夫本性亦善,只要教誨感化,曉之以理,終有放下屠刀之時。」孔雀王說道。
「大師,你可是認為這世上並無壞人?」莫問隱去了身形,屈府眾人聽到慘叫,已經自四處來此檢視「正是。」孔雀王亦隱去了身形,所謂隱去身形是對凡人而言,二人還能看到彼此的存在,亦能聽到對方的聲音。
「大師,你錯了,若是世上都是好人,那陰陽太極就只有陽正而無有陰邪,若無陰陽相生相剋,何來世間萬物千種?」莫問搖頭說道。
「真人,你我不需互辯爭理,老衲雖然不曾度化他們二人,卻並不一定落敗。」孔雀王搖頭說道。
「大師是前往凉國度那李詩韻還是前往晉國試那李公浩?」莫問問道。
「那李公浩若是破戒飲酒,其九族親人便要慘遭殺戮,他焉敢破戒飲酒,老衲又如何忍心讓他飲酒惹禍?」孔雀王再度搖頭。
莫問聞言知道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怪他威脅了李公浩,但他並不認為威脅有什麼不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必須是好的,這也是道家的行事準則,不求對方領情,只求對方受益。而佛家一味使用柔和慈悲的方法,對方聽就聽了,不聽也不使用強硬的方法去制止和扭轉,任憑對方自作自受,最終落得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悲慘下場。
「大師,你去度那李詩韻吧,你若不成,我再前往,與你一月工夫。」莫問擺手笑道。
孔雀王並沒有立刻應承,莫問讓他先去,明顯有讓他之意,他若先去,哪怕勝了也是勝之不武。
「大師,恕我直言,哪怕與你十年時間,你也度不了那李詩韻。」院子裡的人越來越多,莫問緩步向外走去。
「何出此言?」孔雀王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隨著莫問一同離開這血腥之地。
「因為藥不對症,佛法不適於他們這些人,度化他們需要使用我中土道法。」莫問笑道。
「真人此言太過武斷。」孔雀王搖頭說道。
「大師,你我多年之前便已相識,貧道言語可能多有尖銳卻絕非昧心之言,在貧道看來,佛法只適用於兩種人。」莫問豎起一指,「一,罪孽深重而有心回頭之人,道家認為天道承負,作孽太多很難回頭,而你們佛家認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管做過何種壞事,只要真心悔改就能修得正果。如此一來那些罪孽深重而有心回 頭之人自然會選擇信奉佛家。」
「南無阿彌陀佛,真人此言有斷章取義之嫌,我佛慈悲,普度眾生,若是那惡人生出善心,也應與其一條退路,若是因他先前做過惡事就將其拒之佛門之外,會令他們越陷越深,永墮苦海。」孔雀王出言反駁。
「大師,若是慕容振雄不再妄殺,佛門是否也接納他?」莫問自屈宅門口的臺階上坐了下來,此時是二更時分,天上有月。
「那是自然,佛門慈悲,絕不捨棄任何一個有心向善之人。」孔雀王走到臺階下方站立,並沒有坐下。
「甚好,甚好,你們的這種教義,能夠讓所有做過壞事的人投向佛門,尋求佛法庇護和良心慰藉」莫問冷笑說道。
孔雀王聞言意欲出言辯解,莫問抬手打斷了他的話頭,轉而出言說道,「殺一人不怕,佛門接納於我。殺千人不怕,佛門還接納於我,那乾脆殺上幾萬,只要我殺累了,放下了屠刀,佛門都會接納於我。你們這不是慈悲,你們這是助紂為虐,任何人都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承擔後果,做了錯事壞事,理應彌補賠償,接受懲罰,若是罪惡滔天只能以命相抵,而不是逃入佛教尋求庇護,要知道投入佛門並不能消除所有罪孽。」
「真人此言過激了。」孔雀王皺起了眉頭。
「大師認為貧道所言有過激之處,而不是認為貧道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