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第1/2頁)
王小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什麼要提出這樣一個近似叛逆的主張呢?要知道,當時大宋朝的主流思想是不惜一切代價收復燕京,實現徽宗的復興之夢。在這個節骨眼上,王庶提這樣的主張,難道不怕觸怒徽宗,降罪於他嗎?
眾人皆醉,唯我獨醒!
頭腦清醒的王庶,對當時形勢有著自己的判斷:金人是一股新興力量,野心勃勃,而遼和宋則過了鼎盛期,正在走向衰敗。金同意和宋聯盟只不過是一時的緩兵之計,為的是集中精力進行滅遼大業。一旦遼被滅了,宋也就失去了抵禦金的屏障,到那時,金軍乘勢南下,勢如破竹,以宋軍的戰鬥力,恐怕無法抵禦金軍的鋒芒,亡國的時候就到了!
怎樣擊破金軍的陰謀呢?王庶提出,不要為了貪圖燕京這點小便宜而與遼國結怨,應該主動出兵援救遼國,一起對抗金軍,存住了遼,也就存住了大宋。
真是高瞻遠矚啊!王庶,了不起!
但遺憾的是,以徽宗為首的朝庭眼睛看到的腦子想到的就只有一個燕京,他們似乎都患了近視,只看得見當前,看不見長遠。
王庶的救國良策被當做耳旁風,淹沒在收復燕京的喜悅當中。
貪圖小利,自取滅亡!
果不其然,形勢發展正如王庶所料,金滅遼後,迅速南侵,一舉打到汴京,製造了歷史上有名的&ldo;靖康之變&rdo;。
高宗登基後,王庶投身到抗金鬥爭中,成為主戰派的重要人物。
國家處於危難之時,為了保命,高宗迫不得已重用主戰派。王庶這時候的想法是,全心全力抵抗金軍,恢復中原。
這個想法很好,也很對,但問題是他能實現嗎?拋開議和派的幹擾不說,主戰將領之間也不團結,為了爭權、爭功,經常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
內訌是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王庶的報國之路也並非通暢無阻,先是自己的部將曲端不服從調遣,致使王庶兵敗陝西,延安失守;後又因有人向張浚進讒言,挑撥自己和張浚的關係,致使早對王庶心生嫉妒之意的張浚,藉機彈劾王庶輕率、險詐,貶為宮觀官,雖後來又被重新起用,但始終鬱鬱不得志。
直到張浚罷相,趙鼎上臺,認為王庶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極力推薦他,高宗也對王庶刮目相看,任命他為樞密副使。
這回算是翻了身!
受到重用的王庶首先要面對的有兩個問題:第一,在對金問題上,是議和還是主戰?這個沒什麼好說的,王庶自始至終都是個主戰派。第二,在朝廷內部爭鬥問題上,怎麼站對?是站在趙鼎一邊,還是站在秦檜一邊,或是保持中立,或是做個牆頭草,隨風倒。王庶的選擇是堅定地站在趙鼎一邊,不僅是因為趙鼎推薦之恩,還在於王庶的很多主張與趙鼎相近,與秦檜相左。
道不同,不足與謀!
由於在兩個關鍵問題的立場不同,王庶與秦檜的關係走上了對立面。
在秦檜這一邊,對王庶進行排擠,把他看做趙鼎一派的骨幹,視為眼中釘,千方百計想要彈劾他。
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次紹興議和,金派使臣來宋商談議和之事,王庶強烈反對議和,並上書要求斬殺金使。
勇氣可嘉啊!
結果可想而知,王庶的這種舉動,不但未能斬殺金使,反倒給主張議和的秦檜提供了機會。
從此以後,王庶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嘍!
但愛國心切的王庶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為了阻止議和,他連續七次上書,言辭激烈,矛頭直指秦檜。
他質問秦檜:&ldo;你難道忘了自己當年為了儲存趙氏是怎麼被金人抓走的嗎?&rdo;
此言一出,等於揭開了秦檜的一層瘡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