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那些年的文人才子(二十四) (第1/2頁)
騙子走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煜,他就不是一個搞政治的人,但是搞文學還是不錯的。作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詞卻是兩極化的,前後期有著明顯的區別。前期的李煜,生活無憂,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他的詞多是風花雪月,以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為主,比如這一首《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通篇就一個主旨“相思”。】 所謂詞如其人啊!觀李煜之詞風,閨閣之氣甚足,綺麗旖旎,毫無大志可言,如此之人如何能做好一個皇帝? 李世民皺眉嘆息,詞是好詞,但是…… 【而後期的他經歷了亡國之痛,去國之苦,詞風自然不如前期的輕快纏綿,轉而淒涼悲壯,身份的變化,令他五味成雜,自然也沒有了少年時代愉悅的心情,那些風花雪月的作品也將一去不復返。】 【然翻天覆地的人生境遇,也造就了一位亙古未有的詞中之帝。李煜降宋被囚汴京期間,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候,此時的他是一個亡國之君,沒有了往日的奢靡之氣,取而代之的是寄人籬下的階下囚生活。而其中的悽苦悲痛,誰人懂?誰人憐?所有的苦痛,只能他一人嚥下,他惆悵,他需要發洩的途徑,他把這一切都寫進了詞裡。】 沉默是此刻的南唐皇室。 李璟難掩亡國之悲痛,他的南唐就這麼亡了?他該怪誰?怪李煜嗎? 可是李煜也不想的,他的皇位本就是被他推上去的,如今亡了,又如何能怪他? 李璟無從怪起,只能將苦痛默默的嚥下,同時也期冀著提前得知一切的他能避免南唐亡國的命運。 李弘冀冷笑連連,對於自己的暴斃,他是耿耿於懷的,對於李煜,他是抱有敵意的,哪怕這皇位並不是他想上的。 所以聽到李煜亡國,他第一反應不是悲痛,而是若自己當位,定不會使南唐亡國。 李煜呢!悲痛有之,羞愧有之,雖然他現在還只是一個不知愁為何物的少年,可是看著國家破亡,悽苦之情油然而生,自責之感更是填滿了心田。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只有在睡夢中才能忘記自己是一位客人啊!這“客人”,懂得麼都懂!悲涼之感滿滿的。】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又是一處悲涼,扶欄遠眺,對故國的想念與日俱深啊!奈何再也回不去了!】 【李煜後期的詞風大多都是此類,亡國之痛,哀婉淒涼,人生的大起大落,讓他直悟人生苦難無常之悲哀,用血淚寫出了亡國破家的淒涼和悔恨。】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太多的悲歡離合,內心深處的孤寂與悽婉,又能向誰說呢!】 【當然,李煜最最出名的還是那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也是李煜的絕命詞,相傳七夕那日,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在寓所命歌妓奏樂,作《虞美人》,追思往事,懷念故國,然這事傳到了宋太宗耳朵裡,他非常的憤怒,命人賜藥酒,毒死了他。】 趙匡胤:“宋太宗?哪個兔崽子?這點容人之量都沒有嘛?” 李煜,那就是個吟詩作詞的文人啊!就算給他兵馬,他也沒這個能力復國啊!毒死他,以後誰還敢降他大宋啊!這不是讓降將心寒麼! 此刻野心勃勃,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趙匡胤如是想。 李煜:“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剛剛降宋的李煜僵住了,他知道降宋後的日子不好過,但是最終竟連命都保不住了嗎?想要歸國,與宋決一死戰,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也沒有這個勇氣。 【李煜生於七夕,死於七夕。七夕啊,那是一個多麼浪漫的日子,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有情人相約賞花燈,不得不說李煜的生與死都帶著極度的浪漫色彩,見證著他的多情與風流。】 李煜:“……” 這樣的浪漫,誰要誰拿去! 【“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這大概就是李煜一生的寫照了。他沒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帝王,但是他成為了一個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