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慕白 (第1/3頁)
灑酒慰平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拾弈與周華直奔盤古實驗室,只見一切如常。生物體介質吸納資料的速度相對於矽基介質要緩慢許多,這可不像是硬碟對拷,一蹴而就。
資料傳輸期間還需要對各種引數進行觀測和修正,以免在這過程中超腦出現過載。好在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八九十次,實驗團隊對中間的步驟及引數指標還是駕輕就熟的。所以,九週二人也才能忙裡偷閒回廠區裡稍微放鬆半天。
周華留在了實驗室,與團隊的同事們繼續照看著資料傳輸,並對照前期的資料統一納入到專門的軟體中進行分析和運算。九拾弈則從實驗室退了出來,慢慢踱步回到自己的宿舍中。
九拾弈的宿舍在實驗室的西側,中間透過一個二十多米的甬道相連。站在宿舍門口,人臉及虹膜識別系統同時啟動,大門隨後便輕輕開啟了。
其內一共有四間大小不一的房間,分別被改造成了客廳、書房、臥室和衛生間,各個房間的房門上,都裝有智慧門鎖,需要驗證身份後方可進入。目前最新的識別系統早已不是過去的掃描速度,幾乎人到門前半米處,房門便自然開啟,感覺不到絲毫阻滯。
進門便看見客廳中間被碼放得整整齊齊的紙箱,滿滿的二十二箱。其中兩箱是手稿,另外二十箱是手稿對應計算用的稿紙。正是李慕白的《記憶結構導論》。
九拾弈很早之前就給了周華進出客廳的許可權,使得周華可以把二十多箱的稿紙堆放在其間。他蹲坐在地上,開始逐一檢視紙箱的編號。最後,他搬起其中一個紙箱,慢慢走到書房,準備好好開始研究一番。
書房非常寬大,早就被九拾弈改造成了一個小型實驗室,左側的牆上在微磁環境下齊齊整整吸附著各式各樣工具,右側則是分為三層擺放著各種實驗器具。
正前方的書桌前擺放著兩個電腦螢幕,還有一臺智慧機械臂。雖說三維投影的無實體顯示屏在目前還屬於高階,但是他若想要搞兩臺過來使用的話,卻並非什麼難事。
不過九拾弈依然喜歡使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使用的那種實體顯示屏,觸控著實體,使他更能感覺到這個物質世界的真實存在,把虛無縹緲資料投射到現實的空間,用一個實體來承載,會讓他覺得更加踏實。
《記憶結構導論》是李慕白博士在三十餘歲時所發表的論著,這本發表在八九十年前的著作,成為了其後來所有生物記憶相關理論研究的總綱,同時也是深入分析人體大腦拆解人類記憶構成的奠基之作。
在個人歷史記載中,李慕白天賦值拉滿,才華橫溢,不過其主要的科研成果均集中在四十歲之前。
傳聞李慕白四十歲之後,逍遙于山水,更多的時間是在四處自駕雲遊。
國內各大名勝古蹟,山川大河都曾出現過他的身影。然而,在李慕白四十三歲的時候,卻突然失蹤,人間消失,成為當年的一樁懸案,令人唏噓不已。
不過,與九拾弈相同的是,李慕白也是終生未娶,這使得九拾弈不由得苦笑,是不是搞科研使得成為單身狗的機率大增啊。
九拾弈小心翼翼的拿出手稿,從第一頁開始,緩緩的翻看過去。手稿書寫的非常規整,書寫的筆跡來自於隨處可見的極普通的辦公用簽字筆,想來李博士並不是一個講究造作之人。
九拾弈細細看這筆跡,只覺得筆力剛猛,字跡灑脫,力透紙背,心中更生崇敬。照理說,一般的科研工作者都更習慣於使用鍵盤打字電腦輸入,筆跡方面自是多數歸於潦草。而李慕白的手稿雖說是理論文章,但看上去卻更像是書法字帖。
九拾弈手捧書稿,伏案細觀。他對此書的內容自是熟的不能再熟,心中亦是對每個字都瞭然於胸,所以看著最前面的手稿頗有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之感。
文章的前段,主要是理論說明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