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予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徐光啟的根雖然是傳統士大夫,可他不缺乏一顆好學的心。
在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流中,徐光啟懷著一顆報國之心,認真學習了當時西方最先進的技術。
學成後,他連續上奏朝廷,懇求朝廷採納。
然而如泥牛入海,沒有一絲回應。
到最後,他只好退而求次,著書立說和開館收徒。
寫出了諸如《農政全書等著作,也教出了孫元化這樣的高徒。
如今,又見到武備志的作者,茅元儀在場。
徐光啟也來了興致,決定親自操作一把,給學生和茅元儀現場上一課。
只見他用紙和筆,根據自己學的幾何學、彈道學等,現場劃出了彈道軌跡。再調整炮身,對準遠處的大樹。
裝彈,點火,開炮!
轟!
一聲巨響,大樹應聲炸裂。
現場將士無不震驚,這也太準了吧!
“老師就是老師,太厲害了!”
孫元化激動地說道。
徐光啟說道:“火炮射擊技術,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要會最基礎的一些學科知識,掌握後再運用,就能提高射擊精度。”
“學成這一套,需要多久啊?”
茅元儀好奇地問道。
“看天分,也要看基礎。初陽隨我學過幾何學,以此為基礎大概一個月就沒問題。”
徐光啟想了想,說道:“如果沒有數學基礎,那就難了。也許一輩子都學不會。”
這麼久!
孫元化和茅元儀對視一眼,都低頭深思。
時間不等人呀,眼看著冬季快到了,奴兵南下的日子,可以扳指頭計算,哪裡來得及。
就算他倆學會,可那些明軍將士沒時間教。
“還有一個辦法!”
徐光啟說道,“就是直接聘請葡萄牙人做教官,這就要看楊承應願不願意。”
這個方法不錯。
兩人一合計,孫元化繼續陪徐光啟四處轉轉,而茅元儀則暫時離開,去帥帳找楊承應。
茅元儀到的時候,楊承應卻不在帥帳。
一問留守的侍衛才知道,將軍有事出門了,晚上才會回來。
茅元儀只好返回,等晚上再來。
那麼楊承應幹啥去了呢?
原來百姓不願待在金州,返回故土這件事,楊承應口頭上雖然對范文程表示沒什麼,心裡卻很在乎。
范文程畢竟剛接手不久,不好對他過於苛責。
但楊承應想了解一些情況,便換了百姓衣服,帶上耿仲明、孔有德等侍衛,前去居民區微服私訪。
他選擇的是距離新屯較遠的地區,騎了一段時間的馬,再下馬步行一會兒。
百姓房屋隨處可見。
楊承應隨便挑了一家,站在小院的門口,輕輕地敲了敲竹子做的院門。
“請問,有人在家嗎?”楊承應大聲地問。
“誰呀?”
一個老人從屋裡走了出來,看到楊承應帶著好幾個精壯小夥,有些發憷。
楊承應滿臉微笑,開口打消他的疑慮:“老人家,我們是範先生派來的巡查官,奉命解決鄰里矛盾。”
說著,他拿出一張蓋有衙門公章的文告,隔著殘破的院門,向老漢展示。
老漢反正不識字,也瞧不明白,但他認識公章啊。
當即,笑著開了門:“原來是上面派來的官爺,請別怪老朽眼睛不好使,沒認出來。”
“沒關係,我們只在外面坐一坐。”楊承應笑道。
“好好。”
老漢領著他們來的院子裡,又從屋裡搬出來一把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