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小丸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婉兒驚的瞪大了眼睛,看著張若若問道:“若若,你說的都是真的嗎?”
張若若看著林晚兒,笑著說道:“阿姨,我怎麼會騙你呢,一會兒我就帶你們一起去看,身臨其境,您更能感覺到什麼叫壯觀。
大家聽我接著往下說,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併成為中國的三大佛教藝術寶庫。
咱們現在所站的位置,對面呢就是香山,咱們現在走的這條路就是我們西山石窟的主路,所以,咱們一直順著這條路往前走就可以了。”
三人點頭,跟著張若若一起往前走,張若若接著說道:“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於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
由於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範的重要特色,許多的窟龕或造像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裡的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
幾人來到指示牌前,張若若指著上面說道:“咱們接下來第一個參觀到的就是西窟,也就是西北山北端的一個大窟潛西寺。”
一行人開始拉著欄杆,沿著石梯往上走,曲玲玲看著身邊的張若若說道:“若若,你先給我們介紹一下潛西寺吧。”
張若若點頭,開始不徐不緩的說了起來:“潛西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均勻,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默慈祥。
兩側的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裕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
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南北佛教士們不斷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完成了以前各種佛教說的概括和總結。
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是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
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石像風格的變化,潛西寺中的造像已經揭開了盛唐那種風雨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說著說著,不知不覺間,四人就來到了潛西寺,張若若指著坐在中央的大佛,對三人說道:“叔叔、阿姨、玲玲,你們可以在這裡好好欣賞一下這個大佛,然後可以在這邊拍照打卡留念,我先在外面等你們。”
三人點頭同意,一起走了進去,觀看著裡面的佛像,確實跟張若若介紹的一樣。
欣賞完裡面的佛像,幾人拍照留念之後,出來再次跟著張若若往前走。
接下來幾人來到了這裡的第二個景點“賓陽三洞”。
幾人看著石壁上大大小小的佛像,張若若說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革。
有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自發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的影響。”
幾人一起往裡走,張若若說道:“咱們進來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應。
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並排佈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00年開鑿,直到公元523年停工,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後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的。
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北過去,依次為釋佛燃燈佛、現在的釋佛釋迦摩尼和未來佛彌勒佛。
賓陽中路的穹頂是穹籠形,好像是蒙古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