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1/2頁)
我非強勢群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而火銃這東西,對於子涵來說並不是那麼簡單就可以研發出來的,古人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也不是她想象中的那麼沒用。
她印象裡只有歷史課本上有一個簡單的圖畫,像一把中間粗了一截的吹火筒;再後來便是《鹿鼎記》裡面韋小寶曾經得到過一把,大概有三個手掌長,造型和現代的手槍類似。
但那時候已經是清朝了,時代變遷,火銃的構造自然也就有了變化。
時間太過久遠,她對火銃的具體構造已經遺忘的一乾二淨,只記得使用前要點火,使用過後要掃膛。
以此反推,她大概明白了該怎麼做,但卻有個最大的難題——火銃的槍管是銅鑄或者是鐵鑄——而在大梁朝,從漢時至今,鐵器禁榷,而銅器更是連買賣都受限制。
本朝的銅器鐵器冶煉技術,只要看他們這些貴族人士飯桌上的菜便知道了——幾乎都是燉煮類的,子涵穿越至今還從未吃過小炒。
她從開封出發時聽說京城裡有家酒店推出了小炒,城中達官貴人,趨之若鶩,一位難求。這也說明鐵器的冶煉技術似乎剛剛有了突破。
但用在火銃上的鐵器,似乎也不是鐵鍋可比的。
冶鐵技術也不是她一個鎖在深閨裡的柔弱女子該知道的知識。
另一個便是火藥。
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但它的發展也是隨著裝盛的容器的發展而越發的威力大增。若是銅鐵管的鑄造技術得不到改進,依然使用竹管的話,火藥的威力越強大,對使用的人越危險,怕是還沒發射出去便會炸膛了。
所以一切又繞回了原點:鍊鋼。
她造出了硝化甘油,已經為此寢食難安,但到底是在趙澤的勢力範圍內,知道的人少,他還可以hold得住。
若她拿出來鍊鋼技術,本朝銅鐵的鑄造都不行,她直接跳到鍊鋼?這東西又不能直接在自家院子裡建個鍊鋼爐,那知道的人就多了,趙澤能兜得住嗎?
再有鍊鋼需要煤炭,本朝的煤在哪裡?
而且在整個社會的發展未能達到統一的程度時,被她這個蝴蝶一扇翅膀,只有鋼鐵的鑄造領先時代幾百上千年,這真的好嗎?
她覺得頭痛,急需有人商議。而她想要商議的物件——趙澤正在邊關忙碌,根本沒法抽身,這麼重要的事,她也不能透過傳信問他辦法,萬一洩露了出去,她完全沒辦法想象。
那幾名大匠都很高興,每天都來趙府拜訪。子涵隨口指點了些火槍構造,他們很快便造出了火銃的雛形。
雖然銅管上坑坑窪窪,發射的速度也比突火槍快的多,方向也大致可控,且安全性提高了不少,可連發五次再等待冷卻,緊急時用溼布擦拭槍管也可降溫。
但這對子涵來說還只是哄人的玩意兒。
它裡面裝填的是適合突火槍的火藥,威力不大,雖能迸出個幾十米,但也要擊中了才有殺傷力,而它能擊中目標嗎?壓根就不能瞄準。
且開槍時濃煙滾滾,倒是能遮蔽敵人視線,但自己人也被嗆得不能呼吸,窒息倒地。
這種槍有什麼用呢?
而一旦修改火藥配方,提升殺傷力,必定還會炸膛。
在這中間他們在臨北坊的宅子已經裝修完畢,趙瑜還未歸來,子涵便決定先搬過去。
那幾名大匠每天來趙府報到,早已引起她現在的街坊鄰居的側目,還有人向下人打聽趙府的女主子是做什麼的。
李嬤嬤知道此事後,也不再要求子涵等到趙瑜歸來後再搬去新宅了。
新宅離府衙近,安全性大增,且現在一時也等不到趙澤,子涵便開始將記憶裡的鍊鋼爐畫了出來。
她當年曾隨大姐去京都鋼鐵冶煉廠參觀過,當時弟弟只顧著看鐵水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