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爾·薩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透過調幅波訊號,素數被收到了,我們得知我們並不孤獨。然後科學家進一步發現,表面上用振幅調製的素數序列訊號中隱含了由偏振調製的更多的資訊。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電波波峰振動的方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成一定的角度,這個角度就是偏振,一個電磁訊號的偏振可以用來調製運載資訊,這在小說寫作的時候還沒有出現,但是現在這種技術已經用於很多領域了。
偏振訊號不再是素數,而是大量的資訊,對之進行一定的解碼之後,發現它們形成了一幅連續的活動影象,作者又在這裡嚇唬了大家一次:這個影象播出時讓所人大吃一驚:是希特勒!外星人向地球傳送希特勒的影象!
但是,這個原來政治含義極強的訊號立即被嚴謹的科學語言解讀:在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為了顯示強大的技術能力,德國向全世界第一次電視傳播了希特勒宣佈運動會開幕的場面,這個訊號離開地球,飛向26光年外織女星,然後,這個訊號被複製並發回,52年後,訊號回到地球,&ldo;哈羅,我們聽到你們的訊號了!&rdo;
作者用這個情節傳達了這樣的隱喻:科學與政治無關。但是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卻沒有那麼容易理清,人類一直在尋找一位上帝,一位全能的造物主,以幫助自己消除孤獨與恐懼,但是科技正在一個個地把神跡變為現實,那麼,&ldo;全能的上帝&rdo;與&ldo;極端先進的科技&rdo;之間的界限該從那裡劃分?織女星人的能力已遠超過《聖經》中所描述的上帝的能力,這個&ldo;天上的聲音&rdo;是否就是上帝的奇蹟?
電視訊號中的噪聲被過濾出來,原來那就是第三個層次的資訊‐‐一個&ldo;大機器&rdo;的設計圖紙。
這個圖紙面面俱到,詳細定義了所有機器部件的生產工藝,測試標準等,但沒有說明這個機器的用途,全世界幾百個國家決定聯合製造這個機器,看看織女星人打算讓我們來做什麼。大機器的所有部件的製造都能用地球上已有的工藝造出來,但是很多原理卻完成不明白,為什麼這樣處理這種礦物就可以得到99998純度的鉺?為什麼用這種有機物就可以生長出這樣的部件?為什麼這樣組裝這些原來沒有功能部件,就可以啟用一些內部能量?沒有人能完全搞明白那怕其中的百分之一,但是生產的過程大大拉動了地球工業的成長和科技的進步。
最後看來,大機器是一個傳送裝置,五個太空人(包括我們的女主角愛麗)進入大機器,大家一般來說都認為大機器將會在開動之後飛越26光年,到達織女星。但是它是如何推動的?為什麼其中僅設計了連太空衣都裝不下的5個座位,而沒有任何放置長途旅行的食品給養等位置?織女星人不知道人類是需要吃東西,呼吸空氣嗎?大家都在議論紛紛。
大機器開動了。三個沿正交軸旋轉的磁環形成了巨大的能量,載人艙就在磁環中間。五個太空人發現大機器開啟了一個空間的蛀洞,載人艙穿過蛀洞,越過了無數的&ldo;大星系&rdo;,走馬觀花地參觀了無數文明(和遺蹟),到達了織女星。
織女星人的出現頗具戲劇性: 所有的人都遇上了自己一生中最愛的人,愛麗遇上了已故的父親。織女星人認為,用這種形態來與地球人交流時,障礙最小,因此他(它?)們提取了五個人的記憶,造出了這些形象。織女星人自己是什麼形像?不知道,或者,正確的問題是:他們有沒有&ldo;形像&rdo;?
愛麗的父親領她參觀了銀河的中心,向她介紹了一個眾多星際參與的工程專案:再造宇宙。現有的宇宙在快速擴張中,越來越不活躍,熵的增加讓宇宙越來越向著死寂發展,於是他們在銀河的中心建造了兩個超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