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來不僅是唾手可得的人們不知道珍惜,連隨手給出去的大明皇帝也不知道這些房子的真實價值……從開始實行排屋政策的1860年代開始後150年,在整個大中華帝國。一共有超過3億套住宅或宅地,就被政府隨隨便便低價賣給或分配給了民眾!數百萬億的財富打了水漂,似乎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似的。
雖然這個時空大中華的房地產業並沒有因為朱濟世和他那些兒子們妄圖永遠維持反動統治的私心而消失,在幾個大都會還一度繁榮過,但是整個產業和另一個時空的繁榮發展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的確也不值什麼錢。”朱濟世也點著頭。對於拿下半個地球分給兒子們的朱濟世而言,錢早就不算什麼事兒啦,甚至對於另外半個地球的興趣也不大,如何安安穩穩的把江山社稷傳下去,才是朱濟世和他那些當皇帝當國王的兒子們最關心的事情——眼下可是國際gc主義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赤旗已經飄揚在大西洋兩岸。而大中華諸國又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帝國、王國,並非是後世對工農運動完全免疫的人民共和國。當權者如何敢在這樣的世界大環境下去和老百姓計較幾個小錢……呃。就算把應天府的房子炒到幾萬華元一個平米,每年賣地賺上10萬個億,對於朱濟世和他的兒子們而言,也不過是個數字。萬一逼出一場赤色革命,把自己送上斷頭臺,可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只可惜光靠一間排屋已經買不來人心了!”朱國雄嘆了一口氣,“這一二十年,大明的農業在東華、北華、南華農產品的衝擊下總歸有些蕭條。每年都有好幾百萬破產農人湧入城市……這些人最容易被人蠱惑和利用了。”
和早些年湧入城市的貧苦農戶不一樣,現在三錢不值倆錢把鄉下的土地賣掉進城來討生活的,都是原本的中上農家。原本都是有二十畝、三十畝土地,有些還是,有些甚至是早年從龍舉兵的“功臣”(都是小兵啦)之後,在上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日子過得還算逍遙。現在進城當了無產階級,心理落差自然不小,就是滿腹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被社會黨、民意黨一煽動就成了大明工人運動的主力軍了!
至於那些早年進城的貧下中農的後代,因為在大城市裡面接受了較高水平的教育,或者繼承了父輩開創的大大小小的事業,許多都上升成了中產階級甚至是資產階級,就算還是在當工人的,也大多是收入較高的技術工人——現在可不是依靠自動化裝置和簡單勞動就能生產出廉價工業品的時代,技術工人遠比後世吃香。
而且,大中華帝國的工業化是從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末尾開始,完整的經歷了整個二次產業革命,那些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工廠,那家不是把技術工人當個寶,將技術工人的培訓當成事關工廠存亡的大事?因而那些技工都擁有不亞於白領的高工資,有些人甚至還擁有一丁點工廠股份,已經不算是苦哈哈的無產階級了。
“過了這一關就好了。”朱濟世頓了頓,又道,“這是工業化、城市化道路上的最後一道關口了,只要再熬個二三十年,一切就都安穩了……這些苦是必須要吃的。”
朱濟世、朱國雄倆父子都沒有提及實行農產品保護。因為現在衝擊大明的農產品主要是來於東華、南華和北華。而這三國又是大明工業品的重要銷售市場——大明工業,諸夏農業、礦業的產業佈局,在大中華市場一體化的推動下,已經完全形成了。這不是用刺刀或是行政命令強制推動而來的,而是真正的市場選擇的結果。
人口眾多,各種工業資源也比較充足,大城市集中的大明漢地在完成了二次產業革命後所展現出來的生產力,是其餘大中華諸國的工業很難對抗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其餘大中華諸國沒有工業,而是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只有一些擁有明顯資源成本優勢的產業。
譬如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