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頁)
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才對著那看起來是廚官的人笑道:“我不過會做些鄉野裡的小菜,太后老人家也是一時興起貪圖新鮮才召了我來,過後便要回去的。此處初來乍到,還請各位提點一二,免得鬧了笑話貽笑大方。”
那幾個人本是擔心顧早來了會搶她飯碗,此時聽她如此說道,那心便是放下了大半,自然紛紛點頭應了下來。
顧早瞧了下廚間裡已有的菜色,又將自己等下要用的報了出來,便有人飛快出去置辦了。待那食材都妥當了,顧早便先動手做起了三套湯。
所謂三套湯,其實就和川菜中的那道開水白菜中用到的“開水”差不多。只不過顧早現在要煮的,比那清湯還要高階了些,原是來自魯菜菜系的孔府家宴中用到的高湯,後來又被她自己琢磨著改良過的。要三隻肥雞、三隻肥鴨、三個肘子、三斤豬後腿骨分成三等份,依次在鍋裡放入一份,加蔥、姜、鹽,開鍋後撇沫兒,煮三個小時,把鍋子中所有原料撈出別用,取湯再撇去浮沫。再用一斤雞腿肉剁成茸的“紅俏”和一斤雞脯肉剁成的“白俏”,待湯加溫後分別下入二“俏”,這是就會有奇妙的現象發生,湯裡的雜質都會被那二俏吸附了過去,待湯色變得清如白水,再撈出二“俏”拍成肉餅,推入湯中再吊一小時,等二俏的鮮味全部融入湯中之後,再撈出過濾,這樣吊好的湯才是高湯中的極品。燒菜時加入,根本無需味精,成菜便是極其鮮美。
因了這高湯熬製費事,顧早平日裡也不大用。此刻既是奉命被叫了進宮,想著普通的滋味應也是難讓太后滿意,便也不怕麻煩細細熬了起來。待熬湯的功夫,又做起了一道同樣也是費時的菜,叫做酥鯽魚。
這酥魚是選每條一兩左右的鮮活野生小鯽魚,剖洗乾淨,取蔥白比著小鯽魚切成等長的段,再用發好的海帶下過焯一下撈出,捲成蔥段粗細的海帶卷,用長的蔥白將海帶卷兩頭捆上。取了個砂鍋子,打破兩個碗,在砂鍋子的底部鋪上一層瓷片兒。先將海帶卷在瓷片兒上碼一層,再放一層蔥段,最後把小鯽魚肚子向上頭朝鍋邊排一層後,加入黃酒、香醋、醬料、糖霜、薑片兒,放在旺火上煮,將開時撇去浮沫,然後用一個盤子壓在魚上,蓋上砂鍋蓋子,放在微火上燜三小時,把蓋子開啟加入幾勺香油,繼續燜半個時辰,這才成菜。
顧早進宮之時還是晌午未到,待那一鍋子的湯熬好,那酥鯽魚快成菜之時,也已是申時末了,便動手做起了另幾道菜,海米拌香芹、絲瓜炒鮮核桃仁,糟煨茭白,都是清爽的。
顧早先是選了幾棵芹菜,只取中間的黃嫩心部分,逐根從菜梗兩端擇去菜筋,掰成一寸的小段,按嫩和極嫩的用兩個小碟分別盛放,再拿了二十來個小海米,搓去了上面殘留的殼,放在碗裡,倒入米酒沒過海米,坐蒸鍋,開鍋上蒸籠約一刻鐘取出。又用沸水分兩次焯了嫩和極嫩的芹菜,斷生即撈上盤,加了少許糖霜和鹽拌好,最後添了兩勺那清湯待自然冷卻。
這絲瓜原產印度,此時傳入中國還未久,算是個稀罕菜,顧早平日裡也不大見到,此時見此處有,便選了兩根瓜條直溜通體深綠的嫩絲瓜,平放在砧板上,一手按住絲瓜,一手用方才打碎剩下的破瓷片壓在絲瓜的頂端向下刮,薄薄颳去一層外皮。這法子她從前也常用,之所以棄刨子不用而用瓷片刮,不過是要整條絲瓜去皮後還是通體碧綠,若是用刨子,那就要連內皮也剮去露出白肉了。刮皮後洗淨,切滾刀,再將之前剝出浸在水裡的新鮮青核桃仁撈出控水,鍋坐火上,放油少許,待油熱了倒入鮮核桃仁兒,稍稍過油,隨即撈上控油。將炒鍋重置火上,再倒入油,熱後下絲瓜、核桃仁、薑末、老酒、鹽糖,加高湯,快速掂翻下炒鍋,隨即離火出鍋裝盤,要的便是個脆快麻利,讓這菜炒後仍是絲瓜碧綠,核桃仁兒雪白,綠白相間,十分養眼。
那糟煨茭白要用到香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