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糕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院士,說實話,西安這油潑面還真的好吃。”頭髮花白的老人對坐在自己旁邊的吳院士說。
從國家超算中心離開後,吳院士就和花白頭髮的老人在城裡隨便找了個路邊攤,一人吃了一碗油潑面後就搭乘前往北京的航班離開了這座城市。
“還行,這裡的油潑面可以說得上是全國第一了,十幾年前我隨老師來這裡的時候有幸吃過一次。”吳院士笑著說,臉上的表情還有一種懷念當時的感覺。
老人沒再說話,吳院士也扭頭看向了飛機舷窗的外面。外面一片漆黑,藉助機艙內的一點亮光模模糊糊地也只能看見極近的距離。不過往上看去景色卻完全不一樣了,星星在這個高度看起來更加明媚耀眼,這是沒了霧霾和雲朵遮蓋的原因,真就像梵高畫裡的星空一樣美麗。
吳院士仰頭看著這美麗的星空,因為舷窗比視線矮一點的原因,他不得不往下縮了縮身子,這個姿勢很難受,不過他還是堅持看著。
在他仰望星空的時候李承運還在工作著,此時他正在中建的設計研究院裡。
“李教授,我們這邊設計圖出來了,您先看看,有什麼問題的話我給您講解。”一個有些禿頂的中年男人說,男人有些發福,臉上泛著油光,肚子還微微往外凸著。
“謝謝你了史主任,我先看看。”李承運接過他遞過來的卷在一起的幾張設計圖,接過來後攤開放在了桌子上,仔細地看了起來。
李承運看的正是海底實驗基地“龍宮”的設計圖,或許叫前進基地更為合適一點。
紫色的圖紙上用藍線畫著一個倒扣著的蛋殼狀建築物,不過比蛋殼更圓,更像是把一個完美的球體從中間被切成了兩半。
第一張圖紙上沒有寫專案名稱和編號,頂端只寫著設計人和繪圖人,而設計人足有十二人之多,史主任的名字放在第一個。
圖紙上近乎完美半球的建築沒有上色,只有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它的形狀,就像是愛斯基摩人建造的那種雪屋一樣,在半球的最底端有個凸出的封閉著的小小的門口,沒有生硬的直線線條,門口和建築融成了一個整體。說這個門口小小的不過是相對來說,按照比例尺來算,等它建成時這個小小的門口將會有三米之高,而整個建築的高度也將達到三十米,室內可使用面積超過五千平方米。
“這張是正檢視,下面還有三張,分別是俯檢視、側檢視和側透檢視。”史主任雙手撐在桌子上說,看他手腕上的手錶已經是晚上九點了。
李承運沒有回話,仔細地看著圖紙,他在心裡默算著史主任他們設計出來的建築是否能滿足在海底的使用情況,尤其是要符合那邊的地質和水文情況。
翻到第二頁圖紙,這是俯檢視,沒有什麼特別的,李承運掃了一眼就翻了過去。側檢視也和俯檢視一樣簡單,上面只標註了各種長寬高的資料,緊接著他翻到第四張側透檢視,這張圖紙倒是讓他眼前一亮,不過很快又皺起了眉頭。
側透檢視上“龍宮”的外殼被剖去了一半,直觀地展現了裡面的內部結構。“龍宮”從上到下被分成了三層,第一層是科研場所,也是最底下的那層,這層也是可用空間最大的一層,方箱狀的屋子一個挨著一個圍成了一個圈,中間一個大圓柱從底端直接貫穿了二三層,直達建築頂部。
第二層是生活區,一半是宿舍,一半是其他設施,餐廳和娛樂室都在這裡。宿舍區佔了二層的一大半,還有很多方箱屋子被標上了倉庫的字樣。
第三層是控制及能源中心和各種輔助裝置的安放區,包括空氣迴圈淨化系統和溫度控制系統也安放在這裡。
“史主任,你們設計的這個是全封閉的嗎?”李承運皺著眉頭問。
“不是的,我們計劃是直接將建築外殼打到巖體裡,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