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糕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三天的緊張解剖工作,三層艙室裡的所有屍體都已被解剖完畢,骨頭也一一編好了號裝進了箱子,放到了二層倉庫。所有的表皮組織和肌肉組織被裝進了冷庫,脂肪組織只裝進去了一部分後冷庫就滿了,多餘出來的不得不丟進了海里。
在解剖最後一具屍體的時候,楊愛民他們發現裡面的一小部分肌肉組織被那條小惡鰩給吃掉了,發現這一點後再沒擔心它的食物問題。之前楊愛民還認為同類相殘只發生在特殊情況之下,看來它是什麼肉都吃,這比楊愛民想象的更加冷血。
五月五號下午處理完這些屍體後科考隊開了一次會,會議上楊愛民確定了下一階段的科考任務——“天鯨”在五月六號早上繼續下潛,探明從這挑戰者深淵的三十七公里。
王強和秦斌在會議上提出了異議,他們想要儘早回國開展研究,但最終還是被楊愛民說服了。探索這三十七公里的海底用不了多長時間,最多兩天就能結束。
會議上還確定了這次下潛的人員,還是張衛、周克、李承運和鄭哲四人,秦斌因為沒能減下體重失去了這次的下潛機會。
五月六號早上六點,張衛幾人就做好了準備,科考隊的其他人也在指揮室裡做好了準備。
六點三十分,“天鯨”被下放到了海里,今天天氣依然很好,萬里無雲。初升的太陽為一切染上了橘黃色光芒,“天鯨”就在這光芒裡潛入了大海,潛入了黑暗。
昨天晚上的時候張衛和周克,還有李承運再次進行了改裝,把之前拆下來的超聲波地質探測儀、聲吶地形探測儀和海底地貌鐳射探測儀重新裝了上去。
“指揮中心,我們已經到了海底一萬米,現在準備開始探測任務。”到了海底一萬米的時候,張衛向指揮中心彙報了一聲。
“指揮中心收到,請注意安全!”楊愛民對著麥克風說,指揮室裡能看到“天鯨”的所有畫面,包括1080°的廣角全景。
“天鯨”在張衛的操縱下開始貼著海底慢慢前行,前面的探照燈燈光照在海底上,入眼只有沙子和緩緩下沉的沉積物。尾部的螺旋槳攪起了這些泥沙,廣角全景的畫面裡整個尾部都被渾濁的海水遮掩了起來。
李承運盯著螢幕上的資料,眼睛一眨不眨,各個儀器不斷地向中央電腦傳輸著資料,再由中央電腦傳回了海面,三維地形圖一點一點地被繪製了出來。
無邊的黑暗裡張衛和周克坐在前面只能看到探照燈照亮的這一部分,坐在側舷窗旁邊的鄭哲能看到的東西更少。李承運倒是沒注意外面的景色,他關心的只有各個儀器傳回來的資料。
往前走了有一百米後“天鯨”就駛入了那段李承運之前說的廊橋區,像是從海底直接長出來的巖柱斜斜地插進了泥沙中,上面也沉積了不少泥沙,在根部堆成了一個個沙丘,時不時還有泥沙從上面落了下來,將海水弄得更加渾濁。
足足走了有十分鐘,“天鯨”才往前行駛了三百米,按照之前李承運得到的資料計算,以現在的速度“天鯨”駛完這段廊橋區還需要十個多小時。雖然當初設計“天鯨”的時候,它裡面的氧氣和空氣迴圈系統足足能支撐四個人十六個小時的生理需求,但是操作員卻很難堅持下來。
“張衛,我們現在的前進速度太慢了,能不能加快一點?”坐在後排的李承運忽然說。
“可以,我先向水面彙報一下。”張衛說著就聯絡了楊愛民,“楊教授,李教授希望我們能加快一點速度,請求批准。”
“你們現在的速度是多少?”楊愛民看著“天鯨”的畫面問,他也覺得有點太慢了。
“現在秒速是05米每秒,時速不到185公里每小時,以現在的速度預計十個小時後可以探測完這段廊橋區。”
“加快四倍吧,十個小時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