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選舉,為的就是以&ldo;民意&rdo;塗飾自己的背誓失信,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為自己當皇帝製造出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使之具有合法性。但這樣做騙騙老百姓可以,官場上的人心裡可都是明鏡一般的。譬如說那些負責安排、監督&ldo;國民代表&rdo;公決、選舉的各省的將軍、巡按使,公私密電,指授機宜,在這套玩弄民意的把戲中,也都是重要的參與者呢。這些人中,對袁氏不滿,有積怨的人可是大有人在。其中有的是出於公義,如蔡鍔、梁啟超等;有的是出於私怨,如對袁實行中央集權,裁抑地方勢力的種種措置感到威脅的地方軍頭和北洋內部因權力之爭而心懷怨望的將領等等。在袁氏稱帝之前,他們儘管不滿,卻難以出頭對抗,原因即在於袁的諸般政策&ldo;名正&rdo;;而&ldo;稱帝&rdo;則不然,袁既背棄總統誓言在先,又玩弄、強姦民意在後,在名義上是&ldo;大不正&rdo;,只要有人帶頭振臂一呼,所有的積怨、不滿即可藉此爆發出來。袁世凱在根基未穩之際,就忙不迭地復闢帝制,自己授人以柄,促成了反對派的大聯合,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是他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在軍事上,袁起初也並沒有把蔡、唐等人的起事看得多麼嚴重,&ldo;二次革命&rdo;時,國民黨人控制的五六個省曾同時宣佈獨立,軍隊有十幾萬人,北洋軍一出動,不過一個多月時間,就被蕩平了。雲南地處邊荒,是個窮省,滇軍也不過萬餘人,力量遠不如當年的國民黨人。所以,袁世凱認為蔡、唐舉事不足為患,旬月之間,不難平定。如果北洋集團此時仍舊團結,袁應該是有成算的,但在&ldo;二次革命&rdo;期間率兵接收了國民黨地盤的北洋軍頭們,現在也都是盤踞一方的都督、將軍了,袁世凱&ldo;廢督&rdo;、&ldo;軍民分治&rdo;的政策,同樣損害威脅到了他們的既得利益,況且這些人還不如黨人有所謂&ldo;主義&rdo;、&ldo;理想&rdo;,他們的目的十分現實,就是當官攬權發財,因而對袁之所作所為也有很深的憂慮和戒心。西南倡義,他們因均系袁多年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雖不便積極地參與響應,但卻對袁的措置消極怠工。而當形勢明朗化後,也借著&ldo;帝制不合時宜、人心&rdo;為名,加入牆倒眾人推的行列。尤為關鍵的是,這些人盤踞著長江中下游各省(江蘇、江西、兩湖、四川等省),袁要想在軍事上很快收功,非得到這幾省督軍的全力配合支援不可。&ldo;長江五督66&rdo;一怠工,北洋即使有力量蕩平西南,勁兒也使不上了。更何況這些人不但不出力,反而與西南密電頻傳,暗通著款曲呢。這是袁世凱所萬萬沒有料到的。
而且在實際上,護國戰爭也真就沒打幾場硬仗,實際情形是,明裡暗裡,或聲討,或調停,各種通電滿天飛,&ldo;口舌戰爭&rdo;打得遠比實際戰鬥激烈,幾乎可以說是辛亥武昌、癸丑贛寧兩役的翻版。為此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戰爭的程序。
以蔡鍔為總司令的護國軍第一軍,總計不過四千多人,為滇軍精銳,也是護國戰爭中的主力。這支部隊在宣佈獨立之前,即已陸續開拔,12月20日出發,約一個月後(1916年1月17日),抵達四川敘府,與北洋方面伍祥楨的混成旅和川軍巡防營接戰;四天之後,攻佔敘府。
第一軍的右路由戴戡率領進入貴州,1月24日到達貴陽。因事前有約,又經過一番運動,1月27日,劉顯世67以貴州都督的名義通電獨立。貴州獨立,兵不血刃,解除了雲南的腹心之患,使雲南正面有了很大的緩衝區域。之後,戴戡率領一營滇軍,兩團黔軍北經遵義前往四川,2月2日,在綦江一帶與北洋軍交手。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