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4同上,第3315頁。
95同上,第3320頁。
96同上,第3323頁。
97同上,第3320頁。
98同上,第3320頁。
99參見李宗一《袁世凱傳》,中華書局版,第28頁。
100梁啟超:《飲冰室專集之二十一?日本吞併朝鮮記》
第二部分 外交&ldo;雙簧&rdo;
外交&ldo;雙簧&rdo; [一]
《孫子兵法》曰:兵者,詭道也。其實政治、外交又何嘗不是詭道?袁世凱出任總理朝鮮通商交涉事宜大臣時,清軍已經撤出朝鮮,此後與對手的較量,靠的是外交上的縱橫捭闔。在沒有武力可恃的條件下,面對朝鮮宮廷內外的複雜局面,要想應付裕如,袁世凱只能依靠自己的謀略智術和遍佈朝野的關係網。用進廢退,外交鬥爭的詭譎多詐使其素質的發展偏向於權術一面。歷代的梟雄都本能地傾向於以術馭人,而袁世凱更是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應該說,朝鮮的外交經歷對他依賴、迷信權術的做法有很深的影響。本章開頭所引用的電稿,是袁向李鴻章提出的誘使朝鮮就範的建議,赤裸裸地展示了袁世凱運用權術的方式。透過他運用權術成功控制住朝鮮的事實,可以透視出袁世凱從一個嚮往、效仿班超等古代名將的青年英才,逐步發展成為梟雄式人物的真實軌跡。成也權術,敗也權術,靠權術青雲直上造成袁世凱對權術的迷信,以為可以把天下人玩弄於股掌之中,結果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權術在一定條件和場閤中是可以用,而且必須用的,但一味迷信權術,把別人都當作傻瓜,那麼無論何等人物,再大的事業,都註定是要失敗的。有袁世凱這種本事的人不多,他的失敗,就是明證。
電致北洋大臣李鴻章請示施用權術誘使韓人就範稟1
(1889年12月27日)
韓人素行玩狡,非稍用權術難有濟。凱因假作憲欲嚴究,而凱悉心為韓籌助,吞吐間若極難了各語意,並諄囑洪所談萬不可洩,如憲查知,凱罪甚大,似不但尊憲體制,亦冀妃、王暫信,凱乃可相機排布,姑待先革樸職,再查酌誘辦,似不必遽令政府復。恐韓謂已結,數日後又授樸顯官,尤損事體,似用一辦一託法,方可操縱。至洪雲妃、王悔前疑凱,亦誘凱術,凱姑作已受其術,而因以先辦樸案,後繼以誠似易為力,惟乞酌防金明圭伺察語風,謂凱誘辦,慮王變卦。是否有當,乞訓示。再,凱因此案棘手,參用譎術,有違訓令,無任悚惶。凱。
在袁世凱歸省期間,朝鮮的局勢又有了新的變化。甲申事變後,朝鮮王室對清廷失望,對日本懼怕,遂決定加強與北方強鄰‐‐俄國的關係,試圖由此找到一條自主之路。在朝、俄之間牽線搭橋的,竟是當年李鴻章推薦出任協辦朝鮮交涉通商事務的德國人穆麟德2。俄國插手朝鮮事務,又引起了英國和日本的警惕。當時,英、俄在阿富汗的爭奪已成劍拔弩張之勢。為防俄國海軍南下,威脅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英國採用先發制人的手段,先一步佔領了位於南下要道對馬海峽中朝鮮所屬的巨文島。而&ldo;日本更怕英、俄在高麗得勢,於是日本、英國都慫恿中國在高麗行積極政策。英國覺得高麗在中國手裡與英國全無損害,倘若到俄國手裡,則不利於英國甚大。日本亦覺得高麗在中國手裡,他將來還有法子奪取,一旦到了俄國手裡,簡直是日本的致命之傷3。&rdo;6月5日,日本外相井上馨約見清廷駐日公使徐承祖,建議&ldo;朝鮮用人及大政由中國主持,罷免穆麟德,代之以美國人,並以敏捷決斷的官員替代陳樹棠4&rdo;。7月2日,日本駐清公使?木武揚向李鴻章面交井上所擬解決朝鮮問題的八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