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第2/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遂於8日致函總署,轉達井上建議,其中對日方建議撤換清廷駐朝代表一事,李認為可行,&ldo;至於駐朝鮮道員陳樹棠,謹厚有餘,才智不足,自然是確論5。&rdo;他決定啟用袁世凱,囑咐袁保齡去信催袁世凱銷假,限期返津。8月21日袁返津,&ldo;李相見袁公至,非常高興。開玩笑說:&l;如今就像演戲,戲臺已搭成,客人已請到,專等你登場了&r;。6&rdo;27日(舊曆七月十八日),李鴻章致函總署,舉薦袁世凱替代陳樹棠出任駐朝鮮使臣:
正好有前管理慶軍營務處的袁世凱,曾兩次帶兵救護韓王,屢立戰功,該國君臣士民深為敬佩。(袁)才能見識突出,精明敏捷,忠實開朗。清卿(吳大)、燕甫(續昌)去年冬天在朝鮮已熟知其為人。昨天奉調來津,激勸閔泳翊往見李應,立時為倆人釋憾交歡,李閔全都深深感謝他。(袁)與在朝鮮執政的金允植、金炳始等人全都是莫逆之交,李應、閔泳翊等也再四懇求下令袁世凱駐朝鮮辦事,可以平息爭端,免除內患。似乎應該順應朝鮮人的輿論情感,暗暗消解其反覆無常。現在擬等待奉旨赦回(大院君),應該派袁世凱護送前往,將來或要懇請特別的恩典,從優賞加更高的職銜,使其接替陳樹棠的差使,可以得到耳目臂指之助。7
李鴻章此封薦函可謂不遺餘力,亦可見其對袁氏期望之大,倚重之深。此函中提到的李罶應,即三年前被清軍綁架到中國,安置在保定的大院君。閔泳翊即大院君的死對頭閔妃之侄,是後黨集團的重要成員。李、閔勢同水火,所謂&ldo;立為釋憾交歡&rdo;,不過是迫於清廷壓力而作出的姿態。閔泳翊是袁世凱在朝鮮時交下的朋友,難得的是,大院君是當年袁一手綁架並押送到中國的,居然能夠同閔泳翊一起再四懇求派袁世凱出使朝鮮!由此亦可透視出袁世凱籠絡結交人的手段。
細分析起來,大院君之所以贊成袁世凱出使朝鮮,在於清廷釋放其回國,最早是由袁提出的建議。應該承認,袁世凱對朝鮮甲申事變發生的原因看得很清楚:
是役也,韓王平庸糊塗,荒謬狂妄,想與各國並駕稱帝,以臣屬清廷為恥;閔妃貪殘專橫,時時擔心大院君回國,不利於己,也圖謀鞏固自己的權力,各有各的隱衷。洪英植、金玉均等順情揣摩(國王)意旨進獻對策,以為中國方有戰端,自顧不暇。如果近親日,遠結俄,乘機崛起,驅逐中國軍隊,便可自立為帝,永不受制於清室,也不用擔心大院君再回來。國王和王妃雖然不能立刻決斷施行,而倚重這些亂臣,實際如同心腹。8
即日本的策動不過是外因,而王室和開化派的自主獨立願望才是真正的起因。因此事變剛剛平息,袁世凱就襲其老師張謇的故智,&ldo;獻策北洋,宜早早了結與法國的爭端。趁此機會,請旨斥責韓王政治不修,迭生變亂,選派監國,代其執政。&rdo;&ldo;11月中旬,又上書痛切言之,請仿照漢代封建設相治事,否則韓終非我有9。&rdo;世凱此議,李鴻章認為不可行,不予採納,倒是他給其堂叔家信中的一個建議,不僅受到袁保齡的激賞,在袁保齡推薦給李鴻章後,李亦認為是牽制朝鮮王室離心傾向的上策,便在12月12日(舊曆十月二十五日)和14日(舊曆十月二十七日)兩次向總署致電發函,請旨放還大院君,&ldo;交吳(大翨)、丁(汝昌)等帶往,或寵賜職銜,維繫朝鮮人心,以示籠絡10。&rdo;在函稿中,李詳細說明放還大院君的緣由,由此可知此策實出於袁世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