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初露崢嶸 [三]
當時中朝之間尚未架設電報線,公文均靠停泊於馬山浦的北洋兵船函送天津北洋衙門,往來一次需要數天時間。如按常規請示,如此重大事變之應對決策非由北京的清廷最高當局做出不可,其間時間延誤必不可免,而挽回大局的機會極可能就此失去了。在這個重大歷史關頭,袁世凱再次表現出其勇於任事、處事果斷的過人素質。
5日(舊曆十八日)上午,在開化派公佈新政府名單時,清軍將領們也在磋商挽救局勢的對策。吳兆有、張光前全都表示&ldo;沒有北洋的命令,不敢輕舉妄動&rdo;;袁世凱強調事機緊急,已不可能待命而行;陳樹棠則轉達美、英、德三國使節要求清軍暫緩行動的勸告,並表示自己意見相同,因為&ldo;恐怕我方士兵一出動,日方士兵必出面阻撓,將會說爭端由我方挑起。而且朝鮮國王也沒有派人來軍營邀請我方出兵,因此師出無名45&rdo;。與袁交好的金允植也來函請清軍暫緩出動,以免傷及被日本人挾持的國王。會商結果是,清軍暫時按兵不動,由陳樹棠、吳兆有緊急函告李鴻章朝鮮發生政變,請求增兵並指示對策,函件由泰安艦遞送,途經旅順時,交袁保齡先以電報拍發。而袁世凱則負責聯絡爭取由其編練的朝鮮新軍46,當晚,袁世凱向新軍&ldo;發放上等成色的黃金六百兩,與左右營指揮官金鐘呂、申泰照秘密約定次日入宮,共同護衛國王47&rdo;。
6日(舊曆十九日)上午,開化派政府發布改革政綱,漢城居民都已知道政變是開化派勾結日本人所為,&ldo;韓舉國惶恐&rdo;。倖免於難的守舊派政府成員紛紛要求清軍出兵幹預,金允植、南廷哲親赴清營&ldo;痛哭乞師&rdo;,領議政大臣沈舜澤&ldo;準備了印鑑文書懇求出兵救助國王&rdo;,內監沈相薰、承旨李鳳九也以密函報告了宮內日本人和開化派的最新動向。清軍將領仍整日會商對策,吳、張等仍猶豫不決。但在兩次致信國王,要求晉謁並帶兵入衛王宮的請求被拒絕,而致日本公使竹添的信函也遲遲沒有答覆的情況下,袁世凱以事態緊急,間不容髮,而且應朝政府大臣的請求,師出有名,力主即刻入宮戡亂。&ldo;吳、張請再告急於北洋。袁公說:&l;朝鮮的防務和外交,我負有專門的責任,如果因為挑起爭端獲罪,由我一個人承當,決不牽累諸位。&r;吳、張才勉強答應48。&rdo;袁世凱隨即&ldo;按約定會合朝鮮左、右營,整隊分三路入宮49。&rdo;袁率一營及朝左右營自任中路,入敦化門;吳率一營為左路,入宣仁門;張光前率一營為右路,負責策應。
袁世凱帶隊入宮後,即遭到守軍猛烈射擊,&ldo;槍子如雨&rdo;,清軍還擊,雙方展開激戰。宮內傾刻大亂,閔妃攜王子趁亂逃出宮門,投奔北山清軍營地。袁攻至景佑宮,發現國王已被轉移,遂與退守樓臺的敵軍展開又一輪的激戰。袁身先士卒,&ldo;左右前後,兵卒傷亡者枕藉&rdo;,隨後&ldo;遇到袁公過去所教練的韓兵數百人,合力進戰,士卒爭先,聲震屋瓦50。&rdo;新軍的倒戈,使戰局從相持轉為有利於清軍。竹添首先動搖,率領日軍退回使館,金玉均、樸泳孝等政變骨幹亦隨之逃往使館,一路上受到聚集在宮外的市民的追打。洪英植等則護衛國王出宮赴北廟避難。整個戰鬥僅持續了一個時辰,清軍獲勝,但仍不知國王所在。於是懸重賞打探國王去向,夜間方探到國王下落,遂將國王接至吳兆有軍營,洪英植等試圖阻攔被殺。次日上午,國王移居袁世凱所部軍營,並召集原政府成員金弘集、金允植等,商議善後,組成了以沈舜澤為首的新政府。8日,國王召見各國使節,告以政變平息。日使竹添因使館連日遭到憤怒的漢城民眾的圍困和襲擊,在致信袁等諉過卸責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