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第1/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頭緒紛繁,本章擬從三個方面敘述、捋清國際政治對中國內政的影響,而它又是如何在危機中給袁世凱提供了擴充北洋實力的機會。從列強爭奪的大背景下,我們才可能較為客觀地看待北洋擴軍的原因。袁世凱主觀意願的因素有,但大得多的成分是國防的需要,形勢的逼迫,而練兵的資源掌握在袁世凱這裡,所以因逢時會,成就了他的事業。不是有句話說&ldo;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rdo;嗎?袁世凱當年小站練兵,建立隨營學堂,持續不斷地培訓、吸納人才,反映了他的遠見,也積累下了北洋雄厚的軍事資源,當機會到來的時候,練兵擴軍自然非他莫屬,豈是&ldo;野心&rdo;二字所能概括的?
先從中、俄收回東北的交涉說起。李鴻章去世後,雙方交涉一度中止。1902年2月10日,中俄重開滿洲問題的談判,中方為另一全權大臣慶親王,俄方為駐華公使。慶王比起老李,在外交經驗、能力上,相差不可以道里計。袁世凱此時已同慶王搭上關係,以自己對列強的觀察和判斷向他提供建議:&ldo;各國均無困辱我國的詞氣,而且互有意見,不可能協同一致算計我們。俄國條約利在拖延,斷沒有因此發生戰事的可能2。&rdo;慶王心裡有了底,拒絕了華俄道勝銀行合同(俄國打著道勝銀行名義,為的是把它偽裝成民間經濟往來活動,避開其他列強的干涉),並故意將俄國獨佔滿洲權益的意圖透露出去,引起了其他列強的關注,開始對俄國施加壓力。如日本公使曾就中俄交涉質詢奕,而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則分別向中俄抗議由俄國獨佔滿洲權益。日美等國的質詢和抗議,其實正中清廷的下懷,使之可以以此為由,抵制俄國的要求。2月3日,美國再次照會中俄及各列強,提請注意東北門戶開放與機會均等的原則。2月9日,俄國在答覆美國的抗議時,否認損害了滿洲的門戶開放;由此,奕?才敢於在11日正式拒絕俄國要求,中止了談判。
由於其他列強的壓力和懷疑越來越大,俄國負責此事的微德伯爵(即維特,時任財政大臣)指示加速撤軍條件的談判。這樣,在4月8日(舊曆3月1日),清廷全權大臣奕?、王文韶與俄國公使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條約計四條:(1)東北歸還中國,&ldo;一如俄軍未經佔據以前,仍歸中國版圖及中國官員治理&rdo;;(2)清廷&ldo;實力遵守&rdo;1896年與道勝銀行訂立的各項合同條款,保護鐵路及在鐵路任職人員,保護&ldo;在東三省所有俄國所屬各人及該人各事業&rdo;;(3)俄軍分三期於十八個月內撤出東北全境;(4)俄軍撤退前,東北中國駐軍人數、駐地必須與俄軍&ldo;會同商定&rdo;。俄軍撤完後,中國東北駐軍的增減,必須&ldo;隨時通知照會俄國&rdo;,等等。顯然,俄國遠沒有撈到預想的大便宜,實現獨霸東北權益的目標。俄國簽定此約和如約進行首期撤軍都不過是緩兵之計,以爭取時間做好自己的戰略安排。
在與德國結成戰略同盟,在歐洲方面免除了後顧之憂後(德國許諾保護俄國的後方),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遠東政策再次趨於強硬,表現為強硬派的伯仔布拉塞夫(bezobrazoff)的影響增大,而主張緩進的微德開始失勢。伯氏主張修改&ldo;4?8&rdo;協議,否則不能撤軍,因而在1903年2月7日召開的俄國外交、財政、陸軍、海軍四部大臣與駐中、日、韓三國使節的會議上,決定暫不履行第二期撤兵,對中國提出保障俄國權益的新條件;在朝鮮問題上,則可與日本妥協。這樣,俄軍在4月8日第二期撤軍期限到期後,不但不按期撤出瀋陽、牛莊、營口、遼陽和吉林等地,反而於4月18日由署理公使普拉松向清廷提出所謂保障俄國權益的新&ldo;七條&rdo;,其主要內容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