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第2/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手處決了他&rdo;。為了整飭軍紀,袁世凱還向吳長慶請求懲治對違法亂紀負有責任的軍官,&ldo;吳公同意了他,發文任命他總理前敵營務。允許他便宜行事。於是選擇軍官中對部下約束不嚴者,撤職查辦了幾個人,將士們都被懾服了,(對軍紀)不敢再犯秋毫,軍隊的聲威才重新振作起來17。&rdo;
從袁世凱在慶軍的所作所為看,他無疑具有前面提到的&ldo;殺人如麻&rdo;的素質。然而他也很懂得並擅長&ldo;恩威並施、寬猛相濟&rdo;的治術。&ldo;他嚴於執法,而待遇屬下卻十分厚道,訓誡勸告不停於口。常常說:&l;服從命令者是我手足,違抗命令者就是賊寇讎敵。(我)信賞必罰,決不會有一點遷就。&r;士兵的伙食日用,下令全部要充分供給。有病者他親自前往撫慰探視,發給他們藥物。夜間巡查軍營,看見有在外露宿者,都招呼他們入室休息。陣亡者他親自視殮祭奠他們,負傷者他監督醫療救治,每日必親自探視一次。所以士卒都感動奮發,全都樂於為他所用18。&rdo;他也很善於收攬人心,&ldo;對待朝鮮的軍民百姓多主張寬厚體諒,所以朝鮮人對他的感戴就如同對待父母,連婦女小孩也都知道尊敬愛戴他19。&rdo;
當時,參與兵變計程車兵和貧民聚集在城郊利泰院和枉尋裡一帶。應朝鮮國王請求,清軍派袁世凱等率軍剿捕,&ldo;捕獲其中強悍者百人,…從中選擇誅殺了尤其兇悍的十個人,其餘的全部予以遣散。日本與朝鮮政府也締結條約重歸於好,事變於是完全平定20。&rdo;事後論功行賞,袁世凱被授予五品同知官銜,優先補用並賞戴花翎。吳長慶給他的評語是:&ldo;治軍嚴肅,排程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21&rdo;。
壬午兵變後,朝鮮王室重新編練新軍。袁世凱因在平息事變中表現突出,也受到王室的器重22,被委以訓練新軍的重任。袁&ldo;起草創立規章制度,編選壯丁,先建立新建親軍,然後建立鎮撫軍。……未到一年,成效極為顯著。前來參觀的韓國諸位大臣及各國外交官員,全都盛讚新軍技藝嫻熟,步伐整齊,堪稱勁旅。吳公及韓王親臨檢閱,也都歡欣喜悅,讚嘆不已23。&rdo;
袁世凱靠父執關係寄身軍旅,而且不走科舉正路,所以無論吳長慶幕府中的名士們,還是各營中的驕兵宿將全都認為他不過是個紈絝子弟而已。然而赴朝鮮平亂時,袁一反從前&ldo;謙抑自下&rdo;的作風,勇於任事,殺罰決斷不講情面,使他得罪了不少人。加上他因表現出色受到越級提拔,就更為人側目,被說成是&ldo;不學而剛&rdo;、&ldo;專而好殺&rdo;之人。
中國自隋唐以來就以科舉取士。明清更是專考八股,不知埋沒了多少人才!但在文人們看來,科舉才是晉身官場的正途,袁世凱不通制藝之術,不走科舉之路,就是&ldo;不學&rdo;。其實,袁世凱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教育,書讀得並不少,只不過興趣不在八股上面而已。要說到&ldo;學&rdo;,袁世凱所注重的是經世實用之學,如軍事。袁所處的時代正當清朝的多事之秋,戰禍頻仍,內亂外患不斷。他雖出生於世代耕讀的鄉紳家庭,但其父、祖兩代均以軍功緻顯達。這種家庭、社會環境必然會影響到他,也是他從小喜讀兵書,長大後投身軍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兵書教給他的是理論和戰例,軍旅生涯給他的是軍事實踐。據袁的女兒袁靜雪(原名袁叔楨)回憶,他父親&ldo;自從投效吳長慶的慶軍以後,對軍事上的事情處處留心。他一方面細心鑽研有關操典、戰術一類的軍事書籍;另一方面,不論部隊出操或是野外演習,他都是跟著觀看,表面上說是監督考察,實際上卻是跟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