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互派使節乃建交時約定,&ldo;近日各國請之愈切&rdo;,故不得不派赴云云,同時仍為樸定陽出使美國作積極的準備。10月,迫於清廷壓力,朝鮮不得不走走形式,諮請清廷禮部批准外派使節;清廷則只同意以屬國體制派使,且只能派三等公使,不能使用&ldo;全權&rdo;字樣。對此,朝鮮國王李熙11月初致函北洋,解釋派任全權公使的初衷,是以&ldo;小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下卿之意也。而且敝邦偏小,久已為各國所輕侮,如派使不足以壯觀瞻,尤恐怕愈見輕侮,玷辱天朝,因而酌派全權公使,分別駐紮,雖然表達的是小邦敦睦之誼,也宣傳了天朝懷柔遠方之德。&rdo;並強調&ldo;全權公使&rdo;這一稱號&ldo;已於派定之後,即下令外署通知照會各國使節先行報其政府,以備接待。如果此時忽然改派,深恐見疑於諸國,失信於天下,益開啟各國輕侮之心,而加重強鄰窺伺之意。&rdo;請求&ldo;仍準許派駐全權公使,……待報聘事情完畢,或調回,或以參贊等官員代理,以便節省經費&rdo;云云32。李鴻章請示清廷後回函同意樸定陽此次以&ldo;全權公使&rdo;身份赴美,但附加了&ldo;三端&rdo;,即三條外事紀律:
一、韓使初至各國,應先赴中國使館報到,請由中國欽差攜同赴外交部,以後就不再有什麼要求。
二、遇有聚會公宴,酬酢交際,韓使應跟隨於中國欽差之後。
三、一切交涉大事關係緊要者,韓使應先密商於中國欽差,核准請示。這全都是屬邦份內應行的體制,與各國沒有關係,各國不能過問。33
朝鮮打擦邊球,而且贏得了第一個回合的勝利。國王一面表示&ldo;恪遵體制,恭謹行事&rdo;,一面會見袁世凱,&ldo;極力稱讚準許派出全權公使,感激天朝恩德上憲教誨,殷勤款待,禮意有加。閔妃派其家族長幼諸閔,也殷勤致謝。凱則加意撫摩,酬酢而歸34&rdo;。
孰不料這只是個障眼法,朝駐日公使、駐美公使赴任後均未首先拜會清廷駐日、美之公使,樸定陽更是單獨謁見美國總統,呈遞國書。李鴻章接到駐美公使張蔭桓的報告後,責成袁世凱查問,朝方則答覆如下:
此次派使西方國家,議準三端中,先拜謁華使並請攜帶前往(呈遞國書)一端,太有失韓國國體,而且恐怕各國拒絕國書,不以平等相待,則貽羞非淺,所以樸公使因(維護)國體以至於違反原定章程。而出使五國的趙公使還在香港,如到了西方國家,也勢難遵守,請婉言懇請北洋大臣俯準,刪去第一端,以顧全韓國國體。
袁此時已看出韓國是故伎重施,但韓使已在海外,頗覺無可奈何,遂復電北洋:&ldo;伏查韓國謬妄狡黠,因此可知樸(定陽)違章,必有授意,現今受到查問時才提出此種請求。如果不允許,也必會悍然行事,反覆籌思,難以理喻。&rdo;清廷惱羞成怒,斷然拒絕:&ldo;三端既經議定,豈容輕易更張?著即電知該國王,恪遵前議辦理35。&rdo;但生米已做成了熟飯,李、袁遂壓朝政府撤回並懲處樸定陽,否則不再批准朝鮮外派使節。兩國在外交上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亦進入第三個階段。朝鮮方面對清廷壓力採取了如下應對措施:
一是推,即把責任推到列強和樸定陽身上。朝君臣認為&ldo;清廷素來畏懼洋人,我派遣使節結好洋人,清廷也必會畏懼我。北洋電報必是虛聲恫嚇,計劃斷無可慮,……從速派使結好西洋,清廷無可奈何36&rdo;。從這一判斷出發,朝鮮一開始就把派使、違反&ldo;三端&rdo;等事說成是被動無奈之舉,把責任推到列強一邊,希望借列強之勢為自己爭得外交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