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天使”號上,吳林糠已經把轟炸機的控制權交給了投彈手,現在轟炸機正在投彈手的控制下向著目標上空飛去。轟炸的瞄準點是位於哈里斯堡城中心的教堂,投彈手早就記下了目標的特徵,而且他手上還有一張教堂的航拍照片,可以讓他對目標進行比對。
十分鐘前,吳林糠收到了最後一封確認投彈的命令,命令是由羅雲衝下達的,透過一架專門負責長途通訊聯絡的轟炸機轉發給了“天使”號。隨即,吳林糠就讓投彈手做好了投彈的準備工作,也就是開啟原子彈的保險,將原子彈上的氣壓引爆裝置的電路接通。
在這一刻,吳林糠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不到半分鐘,他卻覺得好像過了大半天一樣。
“上校,我們到了!”
“可以投彈!”吳林糠猛的回過神來,他朝右邊的副駕駛看了一眼,投下原子彈的時刻終於就要到來了。
投彈的場面並不狀況,吳林糠甚至沒有看到落下的原子彈,他只感到轟炸機猛的一輕,隨即就開始向上竄升,吳林糠與副駕駛迅速控制住了轟炸機的爬升速度,同時向左轉向。發動機一直處於最大輸出功率的工作狀態,按照那名部署任務的上校軍官的吩咐,轟炸機必須要在儘量短的時間內撤出來。
“上校,眼鏡!”副駕駛朝自己戴著的墨鏡指了一下。
吳林糠這才反應過來,他還沒有戴上墨鏡呢,雖然他不知道戴上墨鏡有什麼用,但是他仍然迅速的騰出了一隻手來,將掛在胸前的墨鏡戴上了。此時,轟炸機已經完成了轉向,正在以每小時超過450公里的速度向110度航向飛行,因為投掉了4噸多重的炸彈,轟炸機的飛行速度要比之前快了不少。
據後來一些哈里斯堡的倖存者回憶,當時他們看到了一枚巨大的炸彈從天上掉了下來,卻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那架正在高速撤出的轟炸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突然一陣強烈的閃光出現,當時朝原子彈爆炸方向看去的人幾乎都立即失明。
美國當地時間29年8月15日下午4點53分,代號為“雪茄”的原子彈在美國東北部城市,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里斯堡上空大概600米高度上爆炸。根據當時測量下的資料計算,“雪茄”的爆炸威力大概相當於15000噸tnt炸藥,爆炸能量主要透過光,熱,輻射,地震波等形式摧毀了這座人口近20萬的中等城市。
負責測量工作的正是跟隨在“天使”號後面的那八架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都沒有進入哈里斯堡上空,轟炸機上攜帶著大量的探測儀器,還有蒐集空氣,微塵的儀器,以及用來測量爆炸高度的儀器等等。
根據戰後帝國公佈的資料,“雪茄”炸彈安裝有55公斤濃縮鈾235,而實際上發生裂變的只有大概1公斤左右的鈾235。很明顯,“雪茄”裝的鈾要比核爆炸裝置的多得多,當時實驗核爆炸裝置裡只有20公斤的鈾235。雖然帝國政府從來沒有承認這是一枚沒有完全爆炸的原子彈,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根據戰後陸續解密的一些資料來看,“雪茄”的設計爆炸當量應該在5到8萬噸之間,而不是區區1。5萬噸。這一點可以從其裝填的鈾235的分量上計算出來。這其實也正反映出了當時原子彈設計上的一些缺陷,而且工程師與科學家都沒有掌握到充足的實驗資料。更重要的,正是“雪茄”的爆炸威力遠沒有達到設計的威力,科學家與工程師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了分析之後,最終得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結論,那就是原子彈的當量是有限的,而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而且只有一個最合適的爆炸當量,再提高,就將浪費核材料,事倍而功半。這也成為了後來推進“黃石計劃”,研製氫彈的一個重要論據,因為從理論上計算,氫彈的當量幾乎可以做到無限大!
原子彈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