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第1/3頁)
夢溪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眼下皇帝的反應卻是有些奇怪,不像猜忌,不像是反對,更不像欣喜贊同。
汪直想了想,斟酌詞句道:&ldo;就臣所知,他們兩人的確是莫逆之交,交情甚好。&rdo;
皇帝吞吞吐吐:&ldo;朕聽了一些風言風語,據說唐相和定安伯並不止是莫逆之交?&rdo;
汪直裝傻:&ldo;恕臣愚鈍,聽不懂陛下所指。&rdo;
皇帝欲言又止,看了他好幾眼,最後卻道:&ldo;算了,此事就當朕沒問過你罷。&rdo;
汪直鬧不清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想法,有心打聽一二,便故作驚異:&ldo;陛下的意思,莫非唐相和定安伯是,那什麼……?&rdo;
皇帝忙道:&ldo;朕可什麼都沒說,不過是問問你罷了,你要是覺得沒有,那就沒有了。&rdo;
其實他一開始聽說的時候是震驚萬分兼不敢置信的,後來自己暗暗觀察了一些時日,發現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不過這說到底也是人家的私事,皇帝還不至於昏聵到猜忌唐泛會跟隋州勾結,而且他們在人前也很注意,並沒有留下什麼話柄。
所謂風言風語,也只是宮中一些捕風捉影的揣測,加上皇帝自己觀察之後的結論罷了。
汪直對皇帝瞭解還是不夠,他覺得皇帝會猜忌,實際上皇帝想的卻完全是另外一件事。
&ldo;汪內臣。&rdo;
&ldo;臣在。&rdo;
&ldo;方才朕和你說的話,你可不要傳於他人,這樣對唐相和定安伯的名聲不好。&rdo;
&ldo;臣明白。&rdo;汪直一臉黑線,心想我還擔心你會說出去呢!
皇帝想想不放心,又道:&ldo;朕對這事兒並無想法,不過朕這麼想,難保別人也會這麼想,你看要不要想個法子,把這事給遮掩過去?&rdo;
汪直這下真是有些驚奇了:&ldo;臣還以為陛下會覺得此事有悖常倫。&rdo;
皇帝笑了笑:&ldo;若論常倫,先帝與先貴妃,不也有悖常倫麼?&rdo;
汪直沒接茬,這話可不好接。
皇帝道:&ldo;朕雖長於深宮,見過的事情卻不少,再加上唐相這樁也不甚出奇,唐相與定安伯出生入死,患難與共,若是感情比旁人更深些,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的,這不就跟朕和皇后一樣麼,朕有了皇后,便不願再有旁人涉入了,這天底下一雙一對的夫妻,雖然不多,但也不少。&rdo;
汪直:&ldo;……陛下胸襟博大,臣不如遠甚!&rdo;
其實他想說的是,這您都能想得開,還拿自己來當比喻,心可真大啊!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在正常環境下,唐大人和家屬這種關係本身就是一個bug,所以不用去糾結別人怎麼看辣,只要皇帝接受了就好~不過陛下不僅接受了,還反過來擔心汪直洩密,叮囑他要嘴嚴,這種感覺真是令汪公公風中凌亂啊……
上次說要八一八弘治帝的廟號的~
朱佑樘的廟號是孝宗,史稱明孝宗。
按照他的所作所為,本來可以給一個仁宗的廟號的,不過仁宗已經被用過了,就是朱棣的兒子(那的確也是個挺好的皇帝,就是在位太短)
所以仁已經不能用了,當時皇帝駕崩之後,大臣在擬廟號的時候發生不少爭議。
因為一個廟號等於是在給皇帝蓋棺定論,這皇帝到底是個怎樣的皇帝,全都體現在廟號裡。
比如說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他的廟號是世宗,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