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難民暴亂 (第1/2頁)
湘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莫名其妙引發的一場難民暴亂讓公孫娣傻了眼。
她原本還沉浸在佈施的圓滿中,眼下暴亂橫生,她根本不知該如何應對。
好在城門處本就有重兵把守,且幽州王府出動保護公孫娣以及維護秩序的府兵也非常多。
所以,公孫娣被府兵第一時間護送離開,除了受了些驚嚇之外,倒是沒受一點傷。
但難民暴亂卻沒能輕易鎮壓下來,因為那些混在難民中煽風點火的紅蓮教的教徒一直慫恿著難民反抗,導致難民們的憤怒情緒持續高漲。
而聚集在盛京城外的難民在接受過救濟後,體力都恢復了不少,戰鬥力不算弱。
更主要的是,難民都覺得自己是有理一方,而幽州王府明顯有錯處。
守城計程車兵們是第三方,在沒有接到明確的指令之前,一時間也不敢強硬鎮壓。
萬一幽州王府因此失勢,難民們又不被問責,那現在幫著幽州王府而強硬鎮壓難民的守城士兵反倒兩邊不是人了。
就是因為守城士兵在這種遲疑不定的狀態下,難民們的氣勢反而越發高漲。
留下來應對難民的幽州王府的府兵及家丁很快就無法抵擋群情洶湧的難民。
粥棚被難民們掀翻,糧食物資被難民們哄搶。
雖然糧食發黴發黑,但仍然多得是難民爭搶。
這就是人性的雙標了,不能接受救濟糧是發黴發黑的,但不要銀子的糧食,不要白不要,就算發黴發黑,關鍵時刻,也能充飢保命。
最後,幽州王府的府兵和家丁們傷的傷,死的死,不得不躲進城內。
而守城計程車兵雖然猶疑著沒有強硬鎮壓難民們對抗幽州王府那些人的行為,卻是可以強硬阻止難民們趁機闖入城內的。
守城是職責所在,不管上面有沒有下達什麼相關的命令,守城計程車兵都可以強硬阻止任何要闖城門的人。
難民們也很識趣,並不會真的虎到去挑釁守城士兵。
對抗幽州王府的人,還能佔個理字,對抗守城士兵,是真的嫌命長嗎?
一場難民暴亂,最後無疾而終,等皇帝得知訊息再派人趕來處理,城門外只留下一堆搶奪後的亂象。
而難民們卻都老老實實地守在各自被分發到的帳篷外,虎視眈眈地盯著姍姍來遲的御林軍和五城兵馬司的人。
領頭的御林軍統領看到這一幕也懵了。
所以,他來了個寂寞?
與守城將領瞭解過事發始末的詳細情況後,御林軍的統領留下一隊人後,帶著其餘人又趕了回去,直接向皇帝覆命。
發生在城外的難民暴亂,很快就傳遍了盛京城各處。
老百姓們自然是津津有味地吃瓜。
而各方勢力則是見機行事。
彈劾幽州王的奏摺很快就堆滿了皇帝御書房的案桌。
女不教,父之過。
順嘉郡主公孫娣給難民吃發黴發黑的糧食,導致難民暴亂。
這件事可大可小。
但多得是人想要將此事鬧大。
畢竟公孫娣是幽州王唯一的女兒,公孫娣犯了錯,幽州王難辭其咎。
並且,太子也在背後支援公孫娣救濟難民。
所以,若是能趁機將幽州王以及太子雙雙拉下馬,那無疑是一箭雙鵰,兩全其美!
皇帝看著堆成山的奏摺,頭疼得厲害。
朝臣們明目張膽地彈劾幽州王,同時還含沙射影地攻訐太子,皇帝哪裡會不知道這些人的真正心思。
而難民暴亂的原因雖然直指公孫娣,但皇帝不相信公孫娣敢公然讓難民吃發黴發黑的糧食。
肯定是被人陷害了,這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看明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