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滄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鄧母出身於呂梁府柳石縣一個書香門第,到他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老爺子一輩子沒考取功名,只在鄉間教書為業。鄧母年輕時,嫁給了鄰村的窮小子鄧鼎城。鄧鼎城家裡雖窮,人卻機靈,又生得一表人才,十五歲就開始在府城裡晟記商號做學徒。出徒後,做了跑街夥計,沒幾年櫃上又讓他學著管賬,給了七厘的頂身股,眼看著小日子就要紅火起來了。
變故發生在鄧母懷上鄧源的那一年。那年是晟記商幫三年一度的賬期,春節前各分號掌櫃回太原總號交賬,也是一次大聚會。呂梁分號的韓掌櫃很是看好鄧鼎城這個幫賬夥計,交賬的時候便帶他在身邊做助手。因聚會上有學徒夥計較技的助興節目,這也是讓年輕人露臉的機會。
鄧鼎城結結實實露了個大臉,在珠算、心算、記賬、辨銀色四場比試中都拔了頭籌,不但各分號掌櫃、總號財東交口稱讚,老東臺段晟功的親孫女躲在戲樓上看完比試,也對鄧鼎城青眼有加。
接下來的戲碼就很俗套了,段小姐相中了窮小夥,非他不嫁。韓掌櫃把這層意思遞給鄧鼎城之後,鄧鼎城並沒有猶豫很久,便回家準備停妻再娶。
但鄧母性子剛烈:我孃家雖然沒什麼兄弟,可也不能任由你欺負。七出之條,我犯了哪一條?更何況現在還懷著你鄧家的骨肉。你若非要休我,休書上便得寫明白,是你貪圖人家段家的富貴,拋妻棄子要去做上門女婿。鄧家父母當時尚在世,對兒子的所作所為也頗不贊成。
鄧鼎城左右為難,一跺腳,回城瞞下此事,就說和原配已經了斷。而後順利地調到總號,風風光光和段小姐完了婚。幾年後蘇州分號掌櫃告老,鄧鼎城被調來接任。本來各分號掌櫃上任都不得攜帶家眷,但鄧鼎城有了半個東家的身份,段小姐又久慕江南富庶繁華,這便陪同上任,一晃已經十幾年了。
這十幾年裡,鄧母真就沒有主動找過鄧鼎城。獨自生下兒子,撫養長大,教他讀書。應童生試考了全縣第三,崇禎元年又考取了秀才功名。本待潛心用功,參加兩年後的鄉試。但秦省流寇越鬧越兇,今年已經多次越過黃河襲擾晉省。呂梁靠近黃河,受害尤重。前幾個月,臨縣被燒了三個村子,死了好幾百人,官府卻是一籌莫展。訊息傳開,人心惶惶。鄧鼎城雖遠在蘇州,可也關心自己的兒子,來了一封書信讓娘倆去蘇州暫避。鄧母思量再三,決意低一回頭,好歹給兒子尋一個安生讀書的地方。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鄧母唯一的精神寄託,她那位有出息的好大兒,在路上遇到流民衝突,死於非命。
而巧合的是,四百年後的戶外探險愛好者鄧源,就在那一刻穿越到了鄧母用雙手挖開的墳前,適時填補了空白。
“老天爺把你送來,這是你的命。你得替他,把他這些年受的苦,填回去!把他沒享過的福,享過來!從今天以後,你就是我的親兒子。”鄧母掩埋了親兒子,枯坐一夜,想出來這個道理。
作為熟悉套路的穿越者,鄧源深知聽勸保狗命的真諦。多認個爹孃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上天眷顧,穿越一回,連名字都不用改——也許在時光的長河中,同名的人總會有一些微妙的命運糾纏。
懷著三分愧疚、三分迷茫、三分對新生活的嚮往,外加一分涼薄,他義無反顧地陪著鄧母踏上了征程。
從晉省到南直隸應天府,距離並不太遠。在鄧源記憶中,後世的高鐵也就大半天。但在這個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道路崎嶇、遍地流民盜匪的年代,娘倆有足足走了三個月。
為了避免露餡,鄧母一路不停地講述兒子的經歷:幾歲開蒙讀書,幾歲考中童生,家裡有哪些親戚,祖父母何時去世···講到動情處,少不得再大哭一場。
在路上,鄧源度過了人生中最悽慘的一個春節,一整天只吃了半個乾菜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