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滄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父親。
“然後···顧家本就是閹黨餘孽,現在再多這麼一條罪名,怕是在崑山待不住了。”鄧源乾脆說得再明白一些:“您一定安排了很多人在暗中鼓動百姓,散播顧家的惡行,最後帶領崑山士民衝擊顧宅。要是老傢伙運氣不好,活活嚇死、氣死或者被人失手打死,自然皆大歡喜。就算他命硬死不了,以後也只能在外做個孤魂野鬼了。”
“不錯。”鄧鼎城在讚許地點點頭:“我說了個開頭,你便猜到全貌,就像整件事你也參與其中一樣,孺子可教。”
鄧源暗想,我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我開了上帝視角,而且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老傢伙並未死在這場騷亂中。雖然已經是八十歲的老人,但身手依然矯健,百萬軍中從容脫身,躲到了一艘小漁船上。
顧家被砸被搶,或許是咎由自取。鄧源雖說和顧名俊有些交往,但並不意味著他就會因此而同情顧秉謙。只是···這場規模不小的騷亂,必然帶來很多次生災害。比如,顧家的奴僕下人,會受到牽連;甚至有些宵小之輩趁機對臨近的屋舍商鋪下手。萬一騷亂擴大起來,恐怕不是一個商號能控制得住的。
鄧源說出了自己的顧慮,而鄧鼎城不在意地一揮手:“難道你覺得,官府會放任不管?”
官府不會放任不管···這話很值得玩味啊。
只是不能多管,也不能少管,得管得恰到好處···
“唐知縣也是···”鄧源不知該如何措辭。難道唐知縣和你也是一夥的?
“他?也配?”鄧鼎城一笑:“到時候會有衛所的官兵來彈壓,姓唐的會出點血,給官兵拿一筆軍費,然後調離崑山,去一個偏遠縣份。”
鄧源倒吸一口涼氣。來自後世的他,也在影視劇中見過富可敵國的商人如何攪動政局,但當事情急發生在自己眼前的時候,還是驚訝不能自持。
雖然鄧鼎城談到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的去留,但這氣勢,牛啵兒!
“可是···為什麼呢?”鄧源又問了一遍為什麼。
問題太多,只能用“為什麼”三個字來涵蓋內心的疑惑。
“新帝登基以來,最大的心病不是關外的建奴,也不是西北的流寇,而是他眼皮子底下的閹黨。所以魏忠賢倒臺了,皇帝還要窮治閹黨。只是內閣的態度不太積極,去年審了大半年,以閹黨定罪的才四五十人。皇帝不滿意,今年逆案欽定,圈了一個數百人的名單。不過內閣還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很多人並未真正追究責任。這位顧老相國,其實去年就判了三年徒刑——不過他拿銀子自贖了,現在在家享清福。所以就有些人看不過眼,他這樣的老賊若是得了善終,世上還有天理嗎?”
“您···是在為皇帝做事?”看著侃侃而談的鄧鼎城,鄧源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