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論文轟炸 (第1/2頁)
聊天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然》編輯部的成員之所以能一下認出萬滎,除了萬滎剛投稿過一次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夏國的名字比較特別。
也正是因為這個,所以當萬滎的論文再次送到編輯部的時候,《自然》的編輯才一眼就將其認了出來。
“這才一個月,居然又有了新論文。”
對於萬滎這種能提供高質量論文的學者,《自然》編輯部的成員還是相當重視的。
只是像萬滎這樣,僅僅隔了一個月,就又提供了一篇同樣高質量的論文,這可是極其少見的。
“這位夏國的電池材料學者以前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不應該啊。”
如果萬滎只是投稿了一次,那還能說對方是突然靈光一閃,獲得了一些靈感,得到了上一篇論文的內容。
但連續的高質量論文卻說明對方並不是那些靈光一閃的學者,並不會在一次的大放異彩後,就歸於沉寂。
“夏國龍燈城的校長龍應強我們倒是熟悉,要不要讓人聯絡下他?”
《自然》編輯部的成員們雖然不認識萬滎,但龍燈城輕化工大學他們倒是知道的。畢竟在輕化工領域,龍燈城輕化工大學在夏國還是首屈一指的。
尤其是現在的校長龍應強,在此之前也是向《自然》和《科學》投稿過的,所以編輯部的這些人對於龍應強倒是印象深刻。
“對,可以聯絡龍燈城輕化工大學的龍應強,先向他了解一下情況。”
“不過在聯絡之前,這篇論文也要同時登上這一期的雜誌,也不能耽擱了。”
雖然《自然》編輯部的編輯們還並不知道萬滎的真實身份,但卻也並不妨礙他們將這篇論文繼續刊載上下一期的雜誌,畢竟從內容來講,這篇論文是肯定可以刊載到他們雜誌上的。
而隨著討論的結束,編輯部的成員們一部分繼續進行下一期《自然》的排版和稽核,而另一部分則去尋找龍應強的聯絡方式了。
龍應強雖然在夏國輕化工領域舉足輕重,也給他們《自然》投稿過數次,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所以尋找聯絡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
不過就在《自然》編輯部的編輯們聯絡上龍應強之前,萬滎的第三篇論文卻先行一步送達了《自然》編輯部的稽核郵箱。
當第二天的時候,編輯部的成員再次審閱了新的那篇論文,一篇關於固體電解質和液體電解質的論文。
在論文中,詳細論述了固體電解質施加到鋰金屬箔上,離子在透過薄薄的材料後,移動較短。
而一旦離子移動透過了固體電解質,它們將會到達液體電解質,提供了一個路徑到相反的電極。
不同於傳統的液體電解質,萬滎論文中的這個電解質是不易燃的。
易燃,這兩個字也是如今車載電池最致命的地方,也是在網路中常常被人詬病的點。
在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發生碰撞後,有更大的機率比燃料發動機汽車發生爆燃的可能。萬滎也是針對這一點,對自己論文中新一代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進行了闡述。
已經有了大致模型的新一代鈉離子電池,採用了超薄金屬陽極,尺寸是現今三元鋰電池那電池石墨陽極的五分之一,所以可以儲存更多的離子。
“天才般的設計,我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自然》編輯部內兩名專門對電池進行研究的學者,在看到這篇論文的時候,俱都茅塞頓開,腦中突然有了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不過他論文的內容似乎已經超出了鈉離子和鋰離子電池的範疇,有著向燃料電池發展的趨勢。”
在將萬滎的新論文通篇看完後,兩人也看出了這最新一篇論文中最關鍵的點,那就是萬滎所研究的鈉離子電池似乎也已將快